9月19日,藍天白云下,古交市常安鄉龍莊溝村300畝的大果榛子基地,農民忙著采摘果實。
山西榛實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閆世文介紹,榛子有“堅果之王”的美譽,不但果仁營養豐富口感好,果殼、果苞、葉片也可以用來制栲膠。榛子樹一般三四年開始結果,7年以上進入盛果期,壽命可達50年以上。“堅持了7年,榛子終于進入了盛果期。看看這果實多飽滿。今年榛子能收1萬多公斤,比去年至少翻了一倍。現在的市場行情是加工前每公斤40元,加工后價格能翻倍。”閆世文高興地說。
常安鄉龍莊溝村氣候溫潤、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適宜大果榛子種植。七年前,瞄準榛子的利好發展空間,土生土長的常安鄉人閆世文成立了山西榛實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流轉村民300畝土地,種植大果榛子。
在古交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基地逐步發展為省級大果榛子有機旱作標準化示范基地,成功注冊了“榛實”商標,通過了綠色認證,其中3個品種已列入全省優良經濟林品種目錄。在基地的帶動下,古交大果榛子種植面積發展到7000畝,范圍涉及9個鄉鎮。
為推進榛子產業規模化、規范化、品牌化發展,今年8月,古交市成立了榛子產業協會,榛實公司牽頭建成了年加工能力5000噸的生產線和榛子培育基地,并完善了銷售渠道及配套的倉儲、物流,可滿足回收全市榛農種植的榛子。
“今年,古交市委、市政府把大果榛子作為農民致富的特色產業進一步重點扶持發展,對新種植戶給予榛苗費每棵9元、管護費每畝370元、技術服務費每畝100元的財政補貼,補貼資金分3年兌現。”古交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說。采取“政府+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大力發展大果榛子產業,不光對農民進行榛子種植加工技術培訓,還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統一收購產品、統一開拓市場,把大果榛子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產業,做大做強,讓小小榛子不僅富了農民腰包,成了農民走向小康的“致富果”,而且美化環境,成為維護生態的“生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