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創造精彩人生,時代呼喚大國工匠。“十三五”期間,我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作為提高勞動力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戰略民生工程,持續發力,穩步推進,在全國開創了“可學習、可復制、可借鑒”的職業技能培訓“山西模式”,加速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我省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技能人才保證和創新動力源泉,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技在身,一證在手,一條富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業的根本。
從當年騎三輪車跑村賣水果到如今的職業挖掘機駕駛員,工資8萬元包年,買了小轎車,在城里按揭買了新房……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5年來,長治市上黨區蔭城鎮石炭峪村村民王崗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而這些變化緣于他參加了政府組織在長治市華森職業培訓學校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
從靠體力謀生,到靠技能就業創業增收,王崗的經歷是我省眾多受益于職業技能培訓勞動者的縮影。近年來,以提升全民素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我省創造性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全民技能提升工程。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3年將“實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動,培訓百萬勞動者”作為省政府民生實事之一,全力推進實施。每年拿出10億元資金用于技能培訓,累計培訓超過300萬人次,涉及餐飲服務類、家政服務類、護理類和計算機類、新能源、新興產業、制造業等150個職業(工種),培訓人數居全國各省(區、市)前3位,越來越多的勞動者通過培訓實現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成才。
不久前,呂梁市組織首批學員赴北京開展烤鴨師培訓,培訓按照“技能培訓+勞務派遣+就業服務”一體化模式運行,培訓結束考核合格頒發烤鴨師技能等級證書,推介就業,指導創業。
我省在普惠制培訓的基礎上,越來越注重技能培訓的提質增效。如今這樣精準對接就業和實際需求的訂單式、菜單式、項目制培訓在我省各地廣泛開展,讓培訓針對性越來越強。
圍繞“菜單式”培訓,今年省級首批公布了272個職業技能培訓職業工種目錄和364家培訓機構目錄。企業用人點“菜”,政府培訓買單日漸增多,“菜單式”培訓超過15萬人次。培訓更大范圍涵蓋全勞動周期,惠民范圍越來越寬,培訓人員年齡不設上限,有勞動能力且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都可參加。培訓工種門類越來越精細,從初級到中級到高級梯次培訓,更加注重提升勞動者的就業率、取證率、增收率。
針對高危行業領域、住建行業、職業院校、殘疾人、青年、“山西護工”、快遞員、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等行業和類型,各種項目制培訓廣泛深入開展,全省各地探索創新,政府主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師帶徒等職業技能培訓模式相繼涌現,不斷滿足當地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提升需求。
為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技能人才保證和創新動力源泉
技工是人才,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建設創新型山西,構建學習型社會,必須有一大批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干事創業動力足的技能人才為支撐。
運城市臨猗縣華祁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岐廷選參加職業農民培訓,努力探索創新精品葡萄栽培法,實現了畝產收入翻番,帶動了周邊種植葡萄3萬畝。“只有高技能的農民才能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一批領到山西省職業農民技能證的農民,岐廷選對提升農業生產技能體會頗深。
岐廷選是我省新時代職業農民的代表。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職業農民生產技能評價,截至2019年底,已培訓新型職業農民5萬人,頒證4萬人,農民職業技能展翅行動初見成效,到2020年底,力爭持證農民達到10萬人左右。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我省農民職業技能素質穩步提升,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
企業是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地、成長地、成才地。我省不斷加大企業在崗職工培訓力度,2018年、2019年每年培訓40萬人次,2020年將完成55萬人次在崗能力提升培訓和取證培訓,范圍從中央直屬、省屬部分國企,拓展到了有培訓需求的中小微企業。
太原重工冶鑄分公司的澆注工康彥君去年參加太重集團組織的鑄造技師取證培訓,每天下班后培訓2小時,持續1個月后,順利通過鑄造技師職業資格考試。一線技能得以提升和認可,憑證申請補貼,增加收入,康彥君獲得感滿滿。
據統計,2017年底,我省技能人才占從業人員總數的15%左右。截至2019年底,“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實施兩年后,我省技能人才總數達到380.9萬人,其中,獲得省市人社部門社會通用類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能人才321.1萬人,獲得行業部門特有類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能人才59.9萬人。初級工100.9萬人、中級工183.1萬人、高級工87.5萬人、技師及高級技師9.6萬人。技能人才占從業人員總量的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總量的25.5%。我省目標是利用5年時間,每年培訓100萬人次,構建“全勞動周期、全工種門類”職業技能培訓體系。三晉大地,一支龐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正在崛起,為我省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技能人才保證和創新動力源泉。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體現,也決定著高品質生活的質量和成色。作為一項普惠性、持久性工程,在山西,“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提升全民素養的治本之策。
從普通農村家庭婦女到專業護工,如今,“一人培訓、全家受益,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呂梁山護工培訓成為了呂梁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名片”。近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呂梁山護工走出大山,擁有了別樣的精彩人生。
34歲的熊俊鳳去年經過呂梁護工培訓在北京上了班,日子越來越好。今年得知政府免費培訓赴日護工,薪資待遇更高,她想嘗試全新的挑戰,于是叫上丈夫一起參加培訓,學語言、學技能,又當上了學生。“我就想朝更大的空間發展,有了知識和技能,走出去,世界就是我的家。”熊俊鳳信心滿滿。
新技能開啟新生活,新技能鑄就新夢想。更多的三晉普通勞動者在技能提升中體味技能改變命運、奮斗人生出彩。
我省著力構建終身學習型、知識技能型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造就符合現代化要求的高素質、高水平人力資本,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業創業服務站”“公益事業服務站”等加速建設,廣布城鄉。我省對全省勞動力建檔立卡,服務精準培訓,通過考證持證推進技能培訓全面展開,通過滾動培訓、逐級提升培養中高端技能人才。特別是將貧困勞動力作為重點對象,將技能培訓作為提高其就業能力和工資性收入的重要抓手,貫穿于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全過程。
從靠天吃飯的莊稼漢到走上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的舞臺獲得金牌,這樣的人生跨越,5年前,天鎮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韓曉冬想也不敢想。他從普通的農民鋼筋工起步,在好政策支持下,用技能叩開了貧困戶的“幸福門”,用汗水澆灌出別樣精彩的人生。
以賽促培、以賽促訓是助推和引領“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重要手段。三晉大地,全省職業技能大賽、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全省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全省煤炭行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各層級、各行業、各類型職業技能競賽、企業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熱火朝天,持續掀起以活動帶培訓、以競賽促實踐、以競賽促創新的熱潮。
經過幾年探索實踐,我省“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蔚然成風。職業技能培訓成為各地“一把手”工程,形成了省、市、縣三級縱向深入,各行業、各部門橫向聯動的生動局面。職業技能培訓的規劃性、針對性、保障性政策體系基本建立,職業技能培訓標準不斷完善,技能評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優質培訓供給明顯增多,培訓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組織化就業水平逐步提升,60多個特色勞務品牌越來越亮,城鄉勞動者及各種培訓機構參與培訓的積極性高漲,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成才成為社會共識。人社部多次對我省“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山西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在全國“可學習、可復制、可借鑒”。“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社會風尚和全民技能提升的良好生態正在三晉大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