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介紹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成就時表示:“這五年是交通運輸新技術新業態蓬勃發展的五年。”下一步,交通運輸部還將繼續做好鼓勵支持交通運輸新業態發展的工作。一是鼓勵創新,二是促進新老業態融合發展,三是優化營商環境,四是確保安全。
作為交通運輸新業態的典型代表,共享單車在全國360多個城市投放運營,投入車輛達1945萬輛,日均訂單量超過4570萬單。共享單車代表企業哈啰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表示,在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期,兩輪共享出行行業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無序生長到有序管理的多個階段,生態友好的“3.0時代”已逐步開啟。
把運營決策交給“智慧大腦”
北京深秋的一個周一早高峰,7點剛過,哈啰出行北京單車團隊負責回龍觀片區運維的張瑞就在他的手機專用App上收到了一條來自總部的調度指令,顯示同城街和文華路路口附近有車輛缺口。張瑞知道,那是北京自行車專用路的起點。關上手機屏幕,他帶著二十多輛哈啰單車出發了,近2公里的路程,外加車輛擺放,整個流程最快20分鐘就能完成。
李開逐描述的這個場景,是基于哈啰出行去年8月發布的升級版智慧系統——哈啰大腦。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應用,哈啰大腦能夠實現智能規劃、智能調度、智能派單等全鏈路運營決策智能化。
李開逐表示,哈啰大腦實現了運力在時間、空間與需求上的最優匹配,為用戶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出行體驗。上線一年以來,哈啰大腦智能調度已在全國近200個城市應用,覆蓋了全部運營城市的50%。相比傳統的經驗調度,在智能調度上線城市,路面車輛運營效率顯著提升。
定位和通訊,是共享單車所應用最重要的兩項技術。今年7月底,在北斗三號系統正式建成及開通之際,哈啰聯合千尋位置推出車輛高精度定位及電子圍欄停車技術。同時,哈啰聯合紫光展銳、廣和通、中國聯通三家企業共同宣布,率先在哈啰共享兩輪出行服務中應用4G Cat.1通訊網絡,以提升用戶體驗以及豐富使用場景。
李開逐介紹,哈啰出行投放的每一輛單車智能鎖里,都包含了定位模組和通訊模組。智能鎖實時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并向哈啰數據中心發送車輛定位信息。哈啰在后臺通過采集車輛定位信息,能了解每一輛車的實時位置和行動軌跡。基于這項大數據,哈啰能提前預估騎行需求,對路面運維團隊發送如“填補特定區域車輛需求缺口”等智能化車輛調度指令。
截至今年7月,哈啰出行累計申請專利538個。哈啰擁有行業最高技術標準的“藍牙道釘”,用技術引導用戶在規定區域內有序停放車輛。哈啰出行的藍牙電子圍欄系統,在落鎖區域部署藍牙道釘,利用藍牙定位技術設置虛擬電子圍欄,通過神經網絡自適應等智能算法實現對用戶停車行為的智能判斷。
推動全周期管理共享綠色新成果
“十三五”期,共享單車和助力車陸續覆蓋近400座不同規模的城市,讓中小城市民眾與大城市市民同步享受到交通運輸新業態帶來的福利。尤其是在公交服務尚欠發達的部分地區,共享單車成為很多市民中短途出行的不二選擇。
李開逐介紹:“哈啰出行目前擁有超過4億的注冊用戶,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傳統意義上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從2016年9月在浙江寧波投放首批車輛,而今最南至海南三沙、最北至內蒙古呼倫貝爾、最東至黑龍江牡丹江、最西至新疆伊寧,都能看到哈啰共享兩輪車的身影。4年內,哈啰單車和助力車伴隨用戶完成近300億公里的騎行里程,驅動共享出行融入城市交通體系。
共享出行給城市帶來了綠色發展。共享單車是與民眾關系最為緊密的綠色低碳出行新業態之一,是被列為中國“新四大發明”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幾年來,以哈啰出行為代表的共享單車企業,在大江南北讓騎行文化又重新回到了民眾身邊,提升了城市的綠色出行分擔率。“‘十四五’期,哈啰出行將繼續攜手各地主管部門、媒體和社會各界,不遺余力倡導綠色出行,為國家實現碳排放承諾獻出自己的力量。”李開逐說。
此外,哈啰出行從創立之初就提出單車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在車輛制造和投放環節,通過投放適量的車輛來合理提供運力,從源頭上避免過度投放造成資源浪費。在車輛“設計、生產、投放、管理、回收、再生”等單車全生命周期,貫徹國際循環經濟中標準的“3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在單車的全生命周期中盡可能地優化資源利用,減少浪費。
李開逐介紹,對于報廢零部件,哈啰出行攜手專業合作商進行回收拆解及無害化專業化處理。截至今年3月,哈啰已回收再生處理單車、助力車車輪超100萬條、車籃超60萬個、坐墊超51萬個。
高質量就業賦能共享生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這是黨中央科學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
就業是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首要關切,也是共享出行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的集中體現。外賣、快遞、網約車等行業提供了大量新就業崗位,而在城市街道上披星戴月的單車運維人員也是值得關注的新就業群體。
李開逐介紹,哈啰出行日常在全國400座城市提供著約3萬個運維崗位,其中有15%為“4050人員”(處于勞動年齡段中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本人就業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業條件較差、技能單一等原因,難以在勞動力市場競爭就業的勞動者)。過去4年中,哈啰出行累計為近40萬人提供全職或零工運維崗位,涉及車輛運維、車輛調度、倉庫管理等多個工種。“十四五”期間,哈啰出行將繼續大力推動高質量就業,吸納人才投身共享出行事業。
在高層次技術人才方面,共享單車作為智能物聯網第一次規模化的線下應用,引入了智能鎖制造、移動通訊、云計算等領域的技術,產品不斷迭代更新,需要大量的技術和創新型人才。從2019年開始,哈啰出行不斷加碼在算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高端技術人才引進,這一過程中吸引了不少頭部互聯網公司的精英技術人才。2020年春季,在大多數企業因疫情影響被迫收縮用工規模時,哈啰出行逆勢開展大規模招聘,吸引技術類人才加盟,同時吸納300余位應屆大學畢業生走上技術崗位。
共享兩輪產業涉及廣闊的上游制造業鏈條,截至2019年年底,哈啰出行覆蓋上游供應商近300家生態伙伴,分布在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天津、河南等地,涉及電池、換電柜、半導體、五金、通訊等產業。目前哈啰出行每年拉動上游企業創造產值上百億元,直接為上游創造超5萬就業崗位,間接為上游創造超20萬就業崗位。

哈啰大腦向路面運維團隊發出車輛調度指令。

哈啰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應用藍牙道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