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社會化公司,因地制宜地實施整街制推進,有效提升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參與度和知曉率。”12月2日,市城鄉管理局組織各縣(市、區)城管環衛系統現場觀摩生活垃圾分類的開展情況。在一批示范小區的引領下,今年我市生活垃圾分類正在全速推進,力爭年底前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實現百分百,并逐步邁向精細化管理。
當日上午9時許,家住小店區人民南路社區浦東雅典小區的居民趙大娘下樓遛彎。出門后,她特意將家里分類裝好的垃圾分別投放在小區固定的投放點,一個袋子裝酒瓶、紙盒等可回收垃圾,另一個袋子裝普通的生活垃圾。該小區施行生活垃圾分類已有數月,1000多戶居民對于垃圾的分類已十分熟悉。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趙大娘熟練地將可回收垃圾放入藍色垃圾桶,普通的生活垃圾放入黑灰色垃圾桶。
據小店區市容環衛中心生活垃圾分類辦主任馬曉俊介紹說,在濱東花園、平陽景苑、送變電小區等多個示范小區的帶動下,小店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各街道以及社區根據各自的情況統一標準、統籌推進,浦東雅典小區、康怡小區等一批居民小區均已按照我市“4+2”模式實施了垃圾分類,將原有的垃圾桶站改為定時定點投放,每個投放點配有四色分類垃圾桶,并配有專業督導員進行引導。
另外,個別基礎設施較好的居民小區還配置了垃圾分類歸集站,便于清洗垃圾桶,或是暫存電池、燈管等有害垃圾。馬曉俊說:“截至目前,全區已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涉及160個社區的1100多個小區,42萬戶居民。下一步,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將向精細化管理邁進,配備分類收運車輛,提升可回收垃圾的綜合利用率。”
市城鄉管理局副局長時中瑛介紹說,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近年來城管部門全面推進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生活垃圾總量已呈現逐年遞減的良好態勢。終端處理設施上,投資數十億元統籌建設各類終端處理設施,建成兩座日處理能力達4800噸的焚燒電廠,現已投用,全市主城區和清徐縣、陽曲縣的城鄉生活垃圾已實現“全焚燒、零填埋”,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水平極大提高。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64個街道(鄉鎮)的4287個小區樓院、1849個公共機構、5400個飯店共放置分類垃圾桶5.8萬個,配置分類亭1523套,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5%,回收利用率達32%,年底前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要力爭實現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