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三晉大地,寒意漸濃,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如火如荼、溫暖人心。
為了幫助廣大干部群眾深入系統學習和把握全會精神,切實把全會精神融化在血液里、體現在規劃中、落實在舉措上,在省委統一部署下,我省認真做好中央宣講團來晉宣講工作,精心組織省領導和省委宣講團宣講工作,扎實部署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基層萬場宣講工作,推動全會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覆蓋到每一個黨支部、每一名黨員。
按照省委部署,省領導已赴基層宣講37場,省委宣講團成員分赴11個市,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國資委、省直工委、省委軍民融合辦開展集中宣講。除了15個主會場外,另設市級分會場17個、縣級分會場132個,直接受眾達1.7657萬人。截至目前,進基層萬場宣講已開展1.0851萬場,受眾達到180多萬人次,全會精神直達基層、直抵人心。
結合問題導向創新理論宣講
“實現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除了資源配置的市場化機制,政府的引導作用如何發揮?”“我省在人才和科技投入上有沒有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在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公司宣講現場,圍繞科技創新,省委宣講團成員、省國資委主任馮志君與企業代表一問一答,互動熱烈。
新發展理念的核心是創新驅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創新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把科技的自立自強作為我們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的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創新驅動放在了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并作為專章部署。在接到前往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公司宣講的任務后,馮志君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結合太鋼實際,著重筆墨在創新驅動上進行備課。
“宣講過程中,我和大家交流了企業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牽頭組成科研聯合體,交流了企業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介紹了可以享受的優惠政策。”馮志君說,在談到科技骨干除了收益分配之外,還可以參與權益分配時,大家反響非常熱烈。當提到我省“十四五”時期要拿出300個億支持科技創新時,會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吃透悟深全會精神,才能更好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宣講,馮志君發現企業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時,在提供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優惠政策上遇到了困難。“介于這種狀況,我們準備建立機制,對省屬企業、黨組織關系在國資委黨委的中央企業,在人才政策落實方面遇到困難的,國資委黨委要積極協調幫助解決。”馮志君說。
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基層宣講堅持問題導向,不回避干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將“天線”與“地線”結合,和基層群眾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互動答疑直奔主題、細致全面,成為此次宣講活動的一個亮點。
用冒熱氣、接地氣的群眾語言開展宣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長達6000多字,全會通過的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更是洋洋灑灑兩萬余字,讓這2.6萬多字在老百姓心中落地生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簡單。為了把言簡意深的理論宣講得淺顯易懂、更接地氣,讓群眾坐得下、聽得懂、記得住,基層宣講團在增強感染力、提升影響力上扎扎實實下功夫。
入冬以來,氣溫直降,陽泉市段南溝社區會議室內掌聲不斷,氣氛熱烈,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任紅梅正在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當提到民生話題時,她運用大量實例,從群眾身邊的物業管理、垃圾分類、便民市場建設等細節講起,逐步激發居民的參與感和代入感。
“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所占筆墨最大,這也是宣講團與群眾互動最多的地方。”陽泉市段南溝社區是一個“三多”社區,空巢老人多、留守兒童多、特殊群體多,就業成為最大的民生問題。任紅梅從社區舉辦的電商培訓班、西點培訓班、家政培訓班等講起,引申出全會精神中關于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等內容,讓居民們直觀地感受到,黨的政策實實在在落在了老百姓的身上,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技能。
宣講是一門講道理的藝術,群眾聽得懂、聽得清、聽得進,全會精神才能入腦入心。在宣講全會精神的過程中,我省各地創新宣講形式,運用冒熱氣、接地氣的群眾語言,采用舉例子、講故事等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淺出開展宣講,不斷增強宣講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號召力,讓干部群眾愿意聽、聽得懂、能領會、好落實,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深受基層干部群眾好評。
找到青年和理論宣講的“最佳結合點”
“在宣講中,我們要把錢學森、鄧稼先前輩的事例融入科技強國這一宣講精神上來。”“鄧稼先回國后隱姓埋名28年,沒有依靠國外的人才、技術和設備,最終研制出了原子彈、氫彈,我們要把科技自立自強這個點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在山西師范大學,宣講團的同學們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融入到動情的故事和沉浸式的演繹中,用舞臺劇的方式,將他們的激情傳遞給每一位同學,用他們的思想在禮堂里播下一顆顆種子。
在實踐中,宣講有時容易陷入呆板的說教,枯燥與乏味的闡釋,缺乏吸引力。在我省精心組織好面向青少年群體的宣講活動中,山西師范大學理論宣講團創新宣講模式,以青年為中心,讓青年唱主角,選取典型人物與時代主題相結合,運用快閃、音樂、視頻等技術手段,融合穿插朗誦、舞蹈等表演形式,通過浸入式的宣講形式,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帶動身邊的同學和聽眾融入到宣講的內容中來。
青年喜歡什么新形式,宣講就運用什么新形式。山西師范大學宣傳部副部長、大學生理論宣講團團長喬瑞說,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既要講給普通百姓聽,更要講給青少年聽。需要找到青年和理論宣講的“最佳結合點”,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小切口反映大主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春與創新精神的碰撞,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我省結出更豐碩的果實。面對青少年的宣講,還應和思政課結合起來。“要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宣講,讓青年大學生真正能夠讀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實質和思想內涵,引導他們在學思踐悟的過程中,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以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斗的信心。”喬瑞表示,青年一代是什么樣子,未來的中國就是什么樣子。思政教師的使命和任務,就是要把青年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責任的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
(本欄目內容源自山西衛視“轉型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