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是省政府2020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12月15日,省、市紅十字會在即將開通的太原軌道交通地鐵2號線(一期)沿線站點配置AED這一“急救利器”工作全面完成,實現了23個地鐵軌道交通站點全覆蓋。
當天上午,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我市地鐵2號線(一期)集中投放儀式,在太原軌道交通地鐵2號線龍興街站舉行,10名經過專項培訓的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雙人心肺復蘇技能。
在龍興街地鐵站站臺,一臺紅色的AED “高調”地“站”在站內廊柱旁,立箱上AED標志十分醒目,箱門上還印有現場急救流程圖,方便大家取用操作。據了解,目前,北京、廣州等地今年試點開展AED配置,而我市地鐵2號線在投入運營前便在23個站點全線配置“急救利器”,走在了國內地鐵行業前列。
為了確保急救設備投放后能夠有效用于急救,10月中旬,市紅十字會已經聯合太原中鐵軌道交通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為100名地鐵工作人員開展了8學時的現場心肺復蘇、自動體外除顫儀(CPR+ AED)專項培訓,并同步開展了初級救護員培訓。目前,這100名學員已經全部通過實操考核。 AED,被稱為生死一線的“急救利器”。當有人心跳驟停時,只有在最佳搶救時間即“黃金4分鐘”內,利用AED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才能最有效地防止猝死。今年11月中旬,投放在山西體育中心(“紅燈籠”)游泳館的AED便發揮了急救作用,接受過培訓的游泳館工作人員及時施救,使在泳池中突發心梗的張先生脫離了生命危險。
今年,省紅十字會在交通樞紐、高校、社區、街道、便民服務窗口、養老機構及旅游景區等省內人流密集公共場所共投放了500臺AED,并開展了480期專項培訓,培訓1.4萬人次。其中,在省會太原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機場車站等交通樞紐、公園、體育文化場館、黨群以及政務服務中心等167個公共場所,配置了197臺自動體外除顫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