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全市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利用占比進一步擴大,全市年用水總量控制在10.47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28%和30%,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3%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72,全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12月16日,市政府辦公室發布《太原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我市節水目標和重點行動。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
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管理,嚴格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嚴格水資源有償使用。建立健全市、縣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用水強度控制指標體系,對已達到或超過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縣(市、區),暫停審批其行政區域內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強化節水約束性指標管理,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水行業落后產能,不斷降低高耗水產業占比。加快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進度,加強對晉祠、蘭村兩個巖溶大泉的保護。
促進農業節水增效
推進節水灌溉,到2020年,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215萬畝、水肥一體化面積0.754萬畝,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例達到58.4%;到2022年,創建1個節水型灌區和2個節水農業示范區;優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到2022年,再創建一批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區;推廣畜牧漁業節水方式,到2022年,建設一批畜牧漁業節水示范養殖場;加快推進農村生活節水,在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過程中,推廣使用節水器具,創造良好節水條件。
推進工業節水減排
推進工業節水改造,到2022年,地下水超采地區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及以上的工業企業用水計劃管理實現全覆蓋,地下水非超采地區年用水量10萬立方米及以上的工業企業用水計劃管理實現全覆蓋;推動高耗水行業節水增效,到2022年,在煤炭、冶金、電力、化工、食品等高耗水行業創建一批節水型企業;積極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到2022年,建成1家至2家節水標桿企業和園區。
強化城鎮節水降損
全面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城市生態景觀、園林綠化、保潔作業、車輛沖洗和工地降塵等,優先使用非常規水源。到2020年,各縣(市、區)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縣域標準;大幅降低供水管網漏損,深入開展公共領域節水。到2021年,40%以上市級機關、20%以上市級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到2022年,60%以上市級機關、30%以上市級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嚴控高耗水服務行業用水,從嚴控制洗浴、洗車、高爾夫球場、人工滑雪(冰)場、洗滌、賓館等行業用水定額。
此外,嚴控超采區地下水開采量,到2022年,全市城鎮力爭全面實現采補平衡。加快推進晉祠泉、蘭村泉泉域和重點保護區保護和生態修復,嚴格控制生產企業取用泉域巖溶地下水,分步推進重點保護區已建高耗水企業向水資源條件允許的工業園區遷移。加快節水科技攻關,推動節水技術與工藝創新,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節水技術、管理及產品的深度融合。 《太原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自2020年12月30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