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91,日韩脚交footjobhdboot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电影

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太原日報報業集團) >> 新聞縱橫

轉型開啟新局面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推進太原高質量發展評述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武永清 李曉并 司勇 陳劍 丁潔 史鵬程 2021年01月12日 17:42

  2020年,注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第一季度,全市上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全市生產生活秩序快速恢復。

  2020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提出“山西要有緊迫感,更要有長遠戰略謀劃,正確的就要堅持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復、不要折騰,爭取早日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極大地鼓舞著全市人民在轉型發展新路上不斷創造更輝煌的業績。

  經濟發展穩定向好、城市進入地鐵時代、全面小康建設精準有力、政務服務更加便捷、綜改區引領作用更加凸顯……這一年,太原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回暖

  就在十幾天前,太重生產的WK-35礦用挖掘機在陜西某露天煤礦正式投運。礦用挖掘機一直是太重的核心產品之一,2020年以來,隨著產品向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此次為陜西用戶提供的WK— 35挖掘機在整機設計、制造等各個環節均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

  挖掘機駕駛室監控、系統安全、運維與診斷、零部件檢測等全部實現智能化升級——能夠全方位無死角滿足駕駛員盲區監視;智能識別誤入工作區域車、人、物并可聲光報警;實時監測、控制鏟斗位置,確保其在系統預設的最優區域內運行;專家庫可以顯示3000余條報警與故障,并包含故障代碼、產生原因、故障解決辦法……“不僅是制造工藝技術的升級,這也是我們的產品首次進入陜西市場,雖然地理位置不遠,但對太重擴大WK系列挖掘機市場占有率、推動公司增長方式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卻意義重大。”太重集團設計人員岳海峰介紹說。

  從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到去年末全市經濟繼續穩定復蘇、經濟增長方式持續轉變。的確,既要效益更要質量,不僅僅是太重這個老牌裝備制造企業的選擇。

  2020年5月11日,全市普通中學全面復課,伴隨著生產生活有序恢復,全市經濟社會運行步入正軌。

  去年上半年,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7.7%,工業投資速度、質量全面提升。

  這樣的勢頭一直延續至去年底。去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7%,實現由負轉正,工業投資同比增長兩成多,其中,采礦業、制造業的投資分別增長五成多、近三成。到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連續7個月當月實現正增長。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設備制造、綠色能源等產業,發揮新動能作用,成為拉動全市工業穩定增長的主要力量。

  不僅僅是工業,去年第三季度末,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09.6億元,增長0.1%,地區生產總值實現由負轉正,市場活力動力增強,經濟發展保持穩定向好態勢。

  “經過幾個月的攻關,我們長城AI人工智能研究院團隊已開發出產品缺陷檢測、目標識別、人體姿態識別等核心算法。新的算法看得見、互動好、響應快,可以直觀展現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功能。”12月22日,長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華高興地表示,“2020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2.3%,研究團隊也很給力,2021年我們將積極探索智慧電網、新型神經網絡、城市用電量預測等創新技術,為科技轉化為城市美好生活不斷努力。”

  說到基礎設施建設,我市今年在新基建上也不斷發力。據市工信局最新統計,2020年,我市5G網絡建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目前已累計開通5G基站4293座,5G終端用戶達95萬。

  新基建的崛起,為我市持續探索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礎。隨著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加快建設5G+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太原高地”,無疑將為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賦予巨大能量。

  錦繡

  2020年12月26日,太原地鐵2號線正式開通,從中午12:00運營開始至晚間10:00運營結束,客運量總計為15.94萬人次。2021年新年第一天,2號線客流突破20萬人次,開通以來總乘客人次突破100萬。地鐵在太原的火爆,由此可見一斑。

  2號線是太原乃至山西全省的首條地鐵線路,全長23.647公里,南起西橋站,北至尖草坪站,沿人民路、長治路、解放路敷設,全部為地下線,共設車站23座,其中換乘站7座。

  首條地鐵的開通,不僅標志著太原進入地鐵時代,也預示著太原城市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目前,1號線正在緊張建設,其他線路正在積極進行前期申報工作。從整體推進情況看,我市地鐵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不久的將來,將建成多線路、多層次的軌道交通線網,帶動太原城市邁向新的發展模式,提高太原省會城市首位度,拉大太原城市發展框架,發揮太原的核心引領作用,引領全省轉型發展。

  2020年,在面對新冠疫情的特殊情況下,廣大城市建設者一邊做好疫情防控,一邊奮戰在工地一線,創造了新的業績。

  作為貫穿我市老城區南北的交通主動脈,解放路見證了城市發展的時代變遷,承載著數代人的歲月記憶。去年3月,解放路改造工程正式啟動。經過廣大建設者6個月的努力,去年國慶節前夕勝利竣工。改造后的解放路,處處體現著以人為本、綠色低碳、公交優先理念,道路拓寬至50米,設置31處地鐵出入口、34處公交車站、37處公共自行車點,各類交通方式無縫接駁,構建了城市多元化立體交通體系;堅持地上地下統籌、里子面子并重,拆除違建12萬余平方米,架空線纜全部入地,地下管網負荷能力大幅提升,沿線31條背街小巷、63個老舊小區同步改造一新;堅持保文化、保歷史、保文脈,亨得利、林香齋、寬銀幕電影院、解放百貨大樓等標志性建筑恢復歷史風貌,明代鎮遠橋遺址再現往昔光華,兩側建筑莊重典雅,彰顯出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堅持綠化與彩化并舉,按照“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沿線綠化10.3萬平方米,60處各具特色的游園綠地點綴其間,構造出錯落有致、移步成景的立體景觀,這條通衢大道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并州大地,成為城市道路改造的樣板。

  增強輻射力,促進全省中部盆地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是省會城市太原肩負的重大任務。按照這一要求,2020年在城市東南部啟動了龍城大街東延、中心街東延、南中環東延、東峰路南延等重大市政基礎工程。這四條道路,共同組成一個“豐”字型的路網結構,為太原城市發展新增了近20平方公里的發展空間,對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拓展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省會形象,實現太原與晉中兩市產業協同發展、交通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強力打造太原都市區核心引擎,均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6月25日,太原東山旅游公路通車,總長229.5公里的東西山旅游公路將太原市擁入懷中。這條公路,集交通、人文、生態、體育諸多元素于一體,不僅成為帶動全省旅游提升、經濟推進乃至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成為一張靚麗的山西名片。全線串起68處縣級以上人文景觀、4處國家級傳統村落,以及6處市級農業旅游點和17個城郊森林公園,輻射周邊百余處觀光景點,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文旅交通黃金線。

  “花花正定府,錦繡太原城”。作為省、市重點工程,位于晉源區太山腳下,北起風峪沙河以北100米,南至太古公路,西起風峪溝口,東到晉祠路,總面積約2730畝的太原植物園,2020年建成開園后,吸引了大批市民入園游覽。汾河治理美化四期工程啟動后,水利工程當年基本完成。

  一個青山綠水之城、和諧宜居之城正在向我們走來。

  小康

  去年12月12日,陽曲縣泥屯鎮清風良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小米加工車間內,機器轟鳴,合作社正在免費為鄉親們的谷子脫殼。泥屯鎮是陽曲小米的主產區之一,合作社的脫粒機可低溫脫粒,能保證小米的色澤和口感。“每個批次的產品都會影響'陽曲小米'這張名片的成色,我們都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好口碑。”該合作社負責人吳翠萍說。

  脫貧攻堅戰伊始,陽曲縣就確定了“小米掛帥”的發展思路。去年,全縣種植谷子近10萬畝,覆蓋880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得好還要賣得好,陽曲縣拓展“直播帶貨”新銷售渠道,縣委書記參與直播銷售,六次邀請淘寶主播薇婭直播銷售,同時通過斑馬會員平臺開展大規模直播助農活動,讓陽曲小米成為了“網紅”產品。前年小米產量在1500萬公斤以上,銷售總額增加近億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2020年伊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市委、市政府堅持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詮釋責任擔當,聚焦貫通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進一步強化政治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政策舉措,全力鞏固和拓展脫貧成果。

  出臺《關于應對疫情決戰完勝脫貧攻堅進一步加強就業扶貧的工作方案》等,開展助力脫貧攻堅線上招聘月活動,提供了1萬余個就業崗位。逐戶摸清貧困勞動力就業需求,點對點幫助群眾務工就業,有效解決了21512名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的問題,比2019年底超出4067人,同比增長25%,位列全省第一。認真落實省政府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10項舉措,出臺了克服疫情影響促進就業增收的28條舉措,14家省、市、縣三級扶貧龍頭企業、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部復工復產,扶貧車間由年初的2家增加到22家,共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1304人,輻射帶動貧困人口5230戶10798人,戶均增收近3000元。

  去年市級預算投入財政扶貧資金共計16287.1萬元,同比增長9.7%,去年6月份全部切塊撥付到位,由貧困縣統籌使用,為脫貧攻堅決戰完勝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全市剩余未脫貧的215戶541人去年5月底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實施跟蹤監測,持續跟進“回頭看”“回頭幫”,將796戶1803人脫貧不穩定戶,550戶1050人邊緣易致貧戶納入建檔立卡常態化管理范圍,全部解除返貧致貧風險。為已脫貧的55954人辦理返貧險,牢牢兜住脫貧人口收入底線。據統計,婁煩、陽曲兩縣農村居民和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5年大幅增長,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六最”

  去年12月9日,太原市政務服務中心自助服務區啟用了兩臺新設備--企業自助智能審批機和個體自助秒批機。山西花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史政生和個體經營者金朵,分別成為兩臺自助設備打印出的第一份營業執照的領取者。這標志著太原市商事登記智能秒批系統在全省首家正式啟用,商事登記實現由人工辦變為機器辦,定點辦變為隨處辦,也為不尋常的2020太原政務服務再續新篇。

  回想去年初,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節奏。如何再造流程助力防疫抗疫,保障復工復產,貫徹省委打造“六最”(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營商環境精神,我市行政審批部門面臨“大考”。

  --啟動“五減(減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三化(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一制(承諾制)”改革。大幅壓減審批事項,企業只提交一次材料、一次申請即可辦好一件事,將260個事項整合為204個,減少審批事項56個,壓減率23.1%。

  --大幅精簡審批環節,全面取消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公示、論證、集體研究、現場勘查環節。一般事項由業務科室“一審一核”,科室直接辦理事項比例達70%以上。減少審批環節423個,壓減率51%。取消現場勘查環節130余個。

  --大幅減少申報材料,減少申報材料近2000項,壓減率50%。

  --大幅壓縮辦理時限,在前年將承諾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縮59%的基礎上,去年又壓縮30%。新辦企業登記由3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醫療機構設置審批由30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全面推行“一窗通辦”,分類設置綜合窗口,實現“一窗收件、按責轉辦、一窗出件、評價反饋”流程閉環。疫情期間,204項審批事項共辦理相關業務26096件。

  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方面所做的工作,受到了省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

  去年1月至6月,數字太原“快”馬加鞭,全市新增市場主體42141戶,其中全程電子化辦理33119戶,占新增市場主體的78.59%。

  這一年的太原,辦稅又快又好。壓縮辦稅服務時間是稅務部門的第一要務,通過優化和完善“電子稅務局”,讓納稅人多跑“網路”少跑“馬路”,全年壓縮辦稅時間20%以上。

  過去一年,太原接水接氣太便利了。太原供水集團在全市設立的10個營業大廳、10個維搶修服務基地,為用戶打造全天候30分鐘供水服務圈。申請材料越來越少,報裝速度越來越快,服務態度越來越好。在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中,太原市用水報裝排名全國第八;“真的要給天然氣公司點一個大大的贊。”企業用戶廖志松從開始申報到最后送氣,只到過天然氣公司兩次,一次提交用氣申請,一次簽訂建設工程委托合同,真的便利。

  過去一年,太原“互聯網+”海關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提速。太原海關印發《太原市優化營商環境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簡化企業注冊登記、備案手續,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網上辦理;對部分加工貿易業務的辦理手續進行精簡和規范。“我們原來在單證準備齊全的情況下,最少需要一天的時間,現在分分鐘就可以實現內銷征稅。”某大型加工貿易企業的經辦人許國斌說。

  去年11月13日,山西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頒出,遠在濟南市的徐先生在網上申領到太原市的營業執照。至此,太原成為繼濟南、西安之后,全國第三個實現“跨省通辦”營業執照的城市。根據國家部署,14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將實現“跨省通辦”,即一地受理申請,各地政府部門內部協同,營業執照申辦正是首批啟動的事項。

  進入去年12月,我市市場準入環境再次優化,實現新開辦企業“秒批秒辦”。“秒批秒辦”,一是申報審批智能化,二是登記類型模塊化,三是辦理場所就近化,我市將在各級政務大廳、銀行等公共服務場所廣泛布設商事登記智能審批一體機,將智能審批系統部署到智能審批一體機上,實行“智能審批+自助打照”7×24小時、365天不打烊自助服務,讓智能審批一體機成為群眾“家門口的企業登記店小二”,實現企業登記注冊全程“自助辦、就近辦、馬上辦”。

  綜改

  建設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是黨中央賦予山西的一項重大任務。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進一步對試驗區建設提出新的要求。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支持山西通過綜合改革試點,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

  建設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是黨中央賦予山西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實現山西轉型發展的關鍵一招。中央寄予厚望,省委、市委大力支持,干部群眾鼓足干勁、奮力作為。在總規劃面積600平方公里的熱土上,有包括國家級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在內的4個國家級開發區、3個省級開發區和山西大學城,全區地區生產總值2019年超過500億元。圍繞“六新”突破,生物技術、電子信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項目在這里悄然日長夜大,產業在這里迅疾梯次崛起。

  去年5月12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政務服務中心,了解改革創新發展情況并發表重要講話。諄諄教導和殷殷期盼,激蕩著在場人員乃至全省堅定轉型綜改之路的信心和決心。驚春遲,奮蹄疾。時針撥回到3月12日,山西汽運集團的大巴車停靠在益海嘉里(太原)糧油深加工項目工地,來自江蘇省淮安市的19名工人順利抵達。由綜改區財政出資調派的“返崗直通車”,往返2000余公里,“點對點”接回施工人員。省內“返崗直通車”更早開始運行,去年2月18日,張雅琦從老家呂梁返回富士康(太原)科技工業園,“如果沒有政府的大巴車專門去接,不可能這個時候能回來上班。”這名22歲的熟練技工說。為了加快推進項目復工投產,綜改區管委會把“服務”二字發揮到了極致,有組織直通車、配發防疫物資的精準,有現場指導辦公、精簡審批手續的貼心,當然,還有“一窗受理、一網審核”的積累,轉型的引擎轟然點燃,為率先蹚出一條新路源源不斷輸出動力。

  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解決了“卡脖子”問題,彼時的中國電科(山西)電子信息科技創新產業園,盼來了焦急等待中的復工。去年3月底,停滯了一段時間的廠房、基地開始“瘋長”,“一個中心、三個基地”(碳化硅材料產業基地、新能源產業基地、電子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及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迅速成型。自主研發的生長爐里,成批的碳化硅單晶規律地顯現模樣,伴著工業流程不斷優化,輸出能力穩定提升。用11年時間解決了晶體生長和晶片切割拋光技術,厚度只有0.5毫米的碳化硅晶片終可量產。指著廠區外還不太平整的道路,工程師開玩笑說,“我們最不受運輸條件影響,十幾片晶圓一個包就裝下了,幾十萬元的產品叫個快遞就能發貨。”一期7.5萬片的碳化硅晶片產能,將徹底解決外部技術封鎖,實現自主可供,年產值可達10億元,并帶動相關產業鏈在本地的延伸。

  去年10月10日,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包括基礎設施與上下游產業鏈,預計總投入達千億元。凱賽生物董事長劉修才表示,這是“合成生物學史上最大的項目”。在英美等國尚在理論研究階段時,凱賽生物率先實現生物合成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應用,核心產品占據全球80%以上的市場份額。稍早的8月12日,國內合成生物第一股凱賽生物成功登陸科創板。去年12月11日,以“融匯三晉創造未來”為主題的“金融集聚區”授牌暨金融助力實體經濟專題活動舉行。2個“金融集聚區”揭牌、3只基金設立,4家股權投資企業、6家銀行、6家保險機構入駐,19家企業集中掛牌“晉興板”,金融生態體系加速形成。

  去年12月17日,工信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通知,公布了第二批33個城市(區)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名單,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入選。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十四五”藍圖已經繪就,新的征程已經開啟。在新的春天里,在太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一定會開出更美的花,結出更甜的果,“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

(責編:鄢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康市| 时尚| 化州市| 海阳市| 喜德县| 平远县| 化德县| 恩平市| 玛多县| 隆回县| 阿勒泰市| 曲阜市| 天镇县| 衡山县| 乐都县| 仪征市| 延津县| 新田县| 广东省| 定远县| 湖口县| 铁岭市| 乌鲁木齐市| 平顶山市| 葵青区| 綦江县| 寿光市| 高邑县| 烟台市| 孟村| 定陶县| 乐亭县| 莒南县| 云浮市| 榆林市| 六枝特区| 右玉县| 柞水县| 兴海县| 比如县|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