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是舉國同心抗擊疫情,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之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轉型發展任務,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沖擊,市委常委會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難而上,堅決扛起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維護安全穩定政治責任、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歷史責任,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快推動“六新”突破,全市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總結一年來市委常委會的重點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
1 堅持學深悟透、引領實踐前進方向更加光明篤定
持續強化理論武裝——專題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集體重溫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38次。聚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分20期培訓市管領導干部1974人;開展基層宣講4600余場,受眾近70萬人次。
對表緊跟領袖囑托——市委常委會3次集中學習交流;制定出臺《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行動計劃》,推動落地落實、見行見效??茖W描繪發展藍圖——高度重視《中共太原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編制工作。
2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更加精準有效
精準強化防控措施——先后召開69次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44次領導小組指揮部會議;印發544個文件、制發79個通告。
壓實四方責任,織密防控網絡,扎實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環節工作。
全面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在全省率先建成投運進口冷凍肉品和水產品監管總倉。
去年5月起,我市連續保持本地病例“零報告”,實現確診病例零病亡、醫護人員零感染“雙零”目標。8個先進集體、263名先進個人受到黨中央及省委表彰。
全力拱衛首都安全——累計完成45架國際航班8870人的轉運、隔離、檢測任務,未發生境外輸入關聯疫情。守好進京防線,未發生一例高風險人員離并進京。有效維護正常秩序——建立領導干部包聯幫扶企業項目制度,34名市級領導包聯幫扶402個重點企業、142個重大產業項目、102個重點工程復工復產。出臺支持復工復產政策文件110個。抽調市直機關825名機關干部組建8支突擊隊,下沉447個社區和239個規上企業。實現校園師生“零疫情、零感染”,交出疫情防控太原答卷。
3 堅持轉型為綱、項目為王經濟發展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每季度調度經濟工作,聚焦轉型發展,深化項目建設,召開19次常委會會議、12次財經委員會會議,組織開展3次項目觀摩活動。
落實市委常委、副市長對接產業項目,坐班協調例會、聯系企業商會、包聯幫扶企業項目等制度。
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1%,實現由負轉正,全年預計增長3%。疫情之下的太原經濟穩步回升、穩定増長。
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工業強市戰略。長城“智能云”工廠下線創造太原速度,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項目陸續投產。阿凡達機器人、統信、中科曙光等信創產業項目落地建設。1~11月,新興產業投資增長46.1%,規上工業企業增加100家以上。
加快推動服務業發展。發放兩輪政府消費券7497.72萬元、汽車消費補貼1.93億元,新增入統服務業企業216家。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被確定為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持續穩定農業生產。設施蔬菜播種面積達到5.8萬畝。婁煩土豆、陽曲小米、晉源花卉、晉祠大米成為響亮品牌。聚焦聚力加快項目建設——1~11月,全市納入省招商引資“13710”系統簽約項目176個,當年開工117個,開工率66.5%。全市省級重點工程項目47項、市級重點工程項目140項,全年累計完成投資545億元,完成率143%,為經濟持續發展積蓄了新動能。
4 堅持改革為要、創新為上發展動力活力更加充沛強勁
大力度推進改革攻堅——召開13次深改委會議。積極承接國家和省改革試點任務49項,謀劃推進11個方面99項重點改革任務。
加快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我市“多源多網分質供水工程”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作典型發言。能源全產業鏈雛型初步構建。完成86戶黨政機關所辦企業脫鉤改革。全國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在我市召開,太原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
高起點擴大對外開放——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承接優勢產業、優質項目梯度轉移。加快推進太原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獲批二手車出口業務試點城市。成功舉辦2020中國(太原)人工智能大會。
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六最”營商環境,減少審批事項56個、審批環節423個。全面啟動“一枚印章管審批”,網上申報審批服務事項達87.3%以上,辦理時限壓縮65%。創新提供“7×24小時自助辦+周末不打烊”政務服務。政務服務環境指標在全國經濟總量前100位城市第三方評價中居第7位。多層次打造創新生態——連續三年投入10億元科技專項資金、10億元人才發展資金,新增10億元工業轉型升級資金、5億元新動能發展資金。加快推進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建設,“同濟大學—太原同創谷”落地。建設人才公寓711套,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2000余名。全市榮獲國家、省科學技術獎170項,占全省79%。獲批全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三位、中部省會城市第一位。
5 堅持四治一體、統籌推進省城環境更加優美宜居
堅持全域治山——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全力打造“一核、兩脈、三圏、四極”森林城市格局,“兩山”理論在太原得到生動實踐。東西山10個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項目全部完成省級終驗。
堅持系統治水——統籌推進“五水同治”,扎實推進汾河四期治理工程。20處黑臭水體達到國家“長制久清”標準,汾河流域國考太原段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實現“一泓清水入汾河”。
堅持強力治氣——實施農村清潔供暖改造11385戶,減少燃煤5.7萬噸。關停9戶企業4.3米以下焦爐產能912萬噸。實施繞城高速公路過境貨車分流管控。全年環境空氣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7.5%,市區優良天數224天,增加24天,藍天白云成為常態。
堅持綜合治城——優化城市設計。按照太原都市區一體化發展要求,出臺《太原市建筑景觀風貌規劃管控導則》,全域規劃、一張藍圖、多規共循的空間管控體系基本形成。
完善城市功能。地鐵2號線一期開通運營,標志我省跨入地鐵時代。鐘樓街片區、五一廣場、太原工人文化宮改造加快實施。解放路改造等27項道路工程竣工。全長229.5公里的環城旅游公路全線貫通。提升城市品質。完成老舊小區提質改造333個。增加公共停車泊位1.7萬余個。開通5G基站4293座。15分鐘便民生活圈全面覆蓋。傾力打造“玫瑰之城、浪漫之都”。太原植物園和汾河晚渡等一批公園景點建成開放,成為網紅打卡地。
6 堅持民生優先、發展為民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落實精準方略,投資5.35億元新上279個扶貧項目,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2.32萬人。婁煩縣、陽曲縣被評為全省產業扶貧示范區。率先在全省實現貧困人口清零,交出了一份脫貧攻堅的合格答卷。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創建省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43個。陽曲縣被確定為省級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試點縣。小店區王吳村被評為2020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位居全省第一。
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出臺就業穩崗政策120個。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完成職業技能提升培訓8.14萬人,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普惠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入園入學問題有效改善。成立市委公共健康委員會。全力推動市第三人民醫院遷建、市第四人民醫院擴容提質,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8.82張,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負壓病房數量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居領先水平。全年完成不動產首次登記任務10.28萬套。我市被列為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走在全國前列。向特殊困難群體2.5萬人發放“愛心奶”。著力強化安全生產——聚焦18個重點行業領域和人員密集場所,部署開展“深刻汲取教訓,全面提升安全生產工作水平”集中教育整頓暨專項整治。全市各類生產安全亡人事故減少14起,下降23.7%。
7 堅持依法治理、平安建設社會大局更加和諧穩定
全面提升依法治市水平——研究17項法治建設重大問題,法治太原建設深入推進。
持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掉黑惡勢力犯罪團伙28個,破獲刑事案件1223起,目標逃犯全部清零,整體戰果居全國第一方陣。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深入開展“三零”單位創建。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食藥環犯罪、經濟犯罪居全省第一,刑事類警情同比下降14.7%,“兩搶一盜”類警情同比下降29.2%,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8 堅持凝聚共識、匯集力量民主建設更加富有成效
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立改廢地方性法規11件。推動288件人大代表建議高質量辦理。
支持市政協依照章程開展工作。推動526件協商提案全部高質量辦理。
全面加強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召開6次黨外代表人士雙月座談會。深入推進黨管武裝工作。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
9 堅持高揚旗幟、凝魂聚力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更加守正創新
守牢意識形態陣地——召開市委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會議8次,研究部署意識形態工作重大問題。深耕“時代新人說”工作品牌,全年舉辦1000余場。榮獲中宣部表彰的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
強化正確與論導向——太原日報社、太原廣播電視臺改革有序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全部建成。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快推進晉祠—天龍山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明太原縣城、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園等重點文旅項目加快建設,晉商博物院建成開放。舉辦2020太原國際馬拉松賽、第二屆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入選“東亞文化之都”2021年候選城市,“唐風晉韻·錦繡太原”成為我市的文化符號和靚麗品牌。
10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
堅決扛起主體責任——實現本屆市委巡察全覆蓋,問責黨組織26個,黨員干部166人,各級黨組織管黨治黨責任進一步壓實。
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出臺提升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兩個覆蓋”質量的十條措施,全市非公經濟和社會黨組織覆蓋率分別達到91.8%、89.9%。全省兩新組織黨建現場推進會在太原召開。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144個。
打造過硬干部隊伍——評選擔當作為表現突出干部400名。全市廣大干部士氣高昂、精神振奮,干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
持續推進正風反腐——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61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制發文件實現數量只減不增,全市性會議下降27%,廣大干部作風更加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