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業、社保、醫療、養老、住房……在厚達135頁的《太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一項項民生清單赫然在列。今后五年,我市將堅持補短板、提質量、促均等,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讓全市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文化——打造“15分鐘文化圈”
●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開展“三重溫、學四史”學習教育活動,實施“百家基地·紅色太原”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工程。
●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一體化發展,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充分發揮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社區信息樞紐作用。
●規劃建設城市文化街區、城市書房、公園文化長廊,形成“15分鐘文化圈”。
旅游——重塑“古晉陽八景”風華
●高標準推進并州萬里茶路、狼孟古道、雁丘古道等精品旅游公路建設,加快建設“城景通、景景通”的全域旅游公路網絡。
●深度融入黃河旅游板塊,打響西山生態文化旅游品牌,做強汾河歷史文化、千年府城文旅品牌,推進東西山、晉陽湖片區、瀟河片區文化旅游發展,構建“一環一帶六片區”全域旅游新格局。
●重點推進青龍古鎮、晉商博物院、汾河二庫、雙塔公園等景區升A創A工程建設,不斷提升蒙山、龍山等旅游景區知名度和吸引力,重塑“古晉陽八景”風華。
就業——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進一步健全覆蓋全勞動周期、全工種門類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十四五”累計完成30萬人的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積極創建國家級產教融合城市試點,加快綜改示范區、中北高新區省城職業教育小鎮建設,統籌推進職業院校、技工學校布局調整和結構優化,建設一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實訓基地。
●完善企業工資支付監控機制,推行企業工資支付日常監管和延期支付報告制度,建立和完善欠薪預警系統。
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增加公辦和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十四五”末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95%,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65%。
●完善優化中小學校布局,基本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加快撤并四軌及以下高中,新建、改擴建一批普通高中,打造一批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示范特色學校。
●加快高等教育向應用型轉變,推動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建成招生,太原市衛生學校升格為高職院校、太原市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太原學院建成高水平應用型高等院校。
衛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建立健全集“防控治研”為一體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加強市第四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等項目建設,推進縣級疾控中心P2實驗室全覆蓋。
●實施中醫藥振興十大專項行動,加強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末,力爭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都設立中醫科和中藥房,80%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能開展中醫藥服務。
●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公眾開放。依托城市公園、老舊廠房、社區空地建設類型多樣的體育健身場地設施,推進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建設,“十四五”末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
社保——落實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中小微企業、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和法定人員全覆蓋。推進社保轉移接續,落實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醫療保險等醫療保障制度,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推進各類醫療保障互補銜接。
●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探索租購并舉住房制度下的租購同權制度。積極發展共有產權住房,拓寬城鎮中等偏下收入及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保障供應渠道。
養老——政府托底建設公辦養老機構
●健全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加快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加大對殘疾人家庭、貧困家庭、老年空巢家庭、失獨家庭的幫扶支持力度。
●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暴力侵害婦女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導,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實施政府托底性公辦養老機構建設工程,推進以老年護理院、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重點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圈”。
法治——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追責
●增強政府立法與人大立法的協同性,持續加強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立法,強化民生和社會治理領域“小切口”立法。
●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實施效果跟蹤檢查評估。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
●建立完善統分結合的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和運行機制,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應急協調聯動。完善城鄉公共消防設施,全面提高突發公共事件防范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