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屆中部博覽會盛大開幕了。作為東道主的太原,眾多企業紛紛亮相,拿出“家當”。轉型、創新成了展區最頻繁出現和使用的關鍵詞。
無人機“遠望”一流
在“方”與“圓”架構的太原展區的最中心位置,是一架亮晶晶的黑頭飛機。有些觀眾懷著好奇走上前去,想要打開一側看似像一扇門的“黑臉”,工作人員連忙笑著解釋:這是無人機,沒有門可以開。
這款體型較大的CH—812長航時四旋翼無人機系統,載重量200公斤,多用于運送物資,目前已在民用領域應用。圍繞著這架大載重無人機,還展示了另外五款相對小巧的無人機型,分別應運于植保、巡防、城市應急等領域。
這些無人機的主人,是4月底剛剛落戶中北高新區的航天遠望(山西)科技集團。公司副董事長顧曉燕介紹,航天遠望(山西)科技集團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山西合作的一家企業,主要從事航空航天器制造,無人機整機及零部件、無人機軟件系統、航空器用發動機、飛行控制系統、智能飛行影像系統的研發、銷售。在落地中北高新區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太原的誠意和高效。未來,母公司的產品都會一款款在太原落地生產,還將成立研究院,完成產業鏈孵化,讓太原成為一流的的無人機研發生產基地。
“晶片”助力5G通信
山西綜改示范區的山西爍科晶體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許多人好奇地琢磨著眼前展示的產品,表示“看不懂”。一個個立著的像是有機玻璃一樣的“工藝品”到底是什么呢?公司相關負責人王利忠非常自豪地說:這是晶片,因為只有0.5毫米厚,只能夾在兩層透明的“玻璃”里觀賞。他說,這種材料的對口客戶是華為和中興,用于5G通信領域。
王利忠指著身后照片上顯示的大型設備感慨道:“我們以前是做設備制造,現在可以做新材料了,這是發展,更是轉型。”山西爍科是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二研究所衍生出來的。說起中電二所,很多太原人都知道。1962年成立于北京,1965年遷到太原,是專業從事電子制造裝備研發的國家級研究所,以前是生產碳化硅單晶生長設備,形成了微電子組裝設備、半導體材料設備、智能倉儲自動化設備、電子陶瓷器件等系列產品,總體水平國內領先。
細看展臺上“4~6英寸半絕緣型/N型碳化硅單晶襯底”產品介紹——半絕緣型產品主要應用于衛星雷達、5G通信領域,公司龍頭產品4英寸高純半絕緣4H—SiC單晶襯底2020年銷售3萬余片,經下游單位批量應用驗證,使用效果與美國CREE相當……
其中傳遞出的信息,很給勁兒。
玄武巖纖維展示“力量”
太原展區“圓心”的外墻,展示了一排耳熟能詳的企業:華豹新材料、梗陽集團、美錦集團、亞鑫集團……清徐經開區實力企業齊齊亮相。
“連續玄武巖纖維”,又是一個讓許多人看不懂的新名詞。聽說旁邊漂亮的自行車便是這種纖維做的,更激起參觀者的好奇心。
“這是一種低投入、高產出、可持續發展的高新技術材料,是國際綠色新材料的發展方向,被譽為21世紀的新型綠色環保材料,也是我國重點發展的四大高性能纖維之一。”亞鑫集團轉型“生”出的山西巴塞奧特科技有限公司,是研發和生產連續玄武巖纖維新材料及玄武巖纖維基復合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董事長郁曉嵐拿起展臺上的一個黑色“小炮彈”:你拎一下,看看重不重?這是一個剛剛試制成功的純玄武巖儲氣瓶,市面上還沒有,不僅分量輕,能達到350公斤承壓。他說,在某些領域,玄武巖可以替代碳纖維,成本會更低。未來,會將玄武巖材料拓展到戶外體育用品開發等領域。
說著,郁曉嵐又拿起一款玄武巖纖維制造的新產品——高溫除塵濾袋,是用于環保領域,達到了纖維耐高溫的最高等級350度,而傳統產品的最高耐受是280度……
整個展館,就像一部百科全書,每一處都有無窮的未知需要學習和探究。太原的展臺前,吹來的是濃厚的轉型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