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2歲的代奶奶終于又有了笑容。代奶奶患有膽囊頸部結石嵌頓伴張力性膽囊炎、膽總管多發結石、急性化膿性膽管炎、右肺感染,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來。經人推薦,來到太原市中心醫院胃腸外科就診,在這里,代奶奶收獲了滿意的結果。

剛入院時,代奶奶體溫高達39.5℃,并且腹痛進行性加重,皮膚及鞏膜變黃,尿液濃茶水樣。代奶奶病情惡化非常迅速,主治醫生遂即給予胸部CT:雙肺間質性改變,肺氣腫伴右肺中下野感染;MRCP檢查回報: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頸部嵌頓、膽總管多發結石、急性膽管炎、腹水等。
危急關頭,必須立刻減除代奶奶的頸部結石嵌頓及膽管結石梗阻!考慮到患者高齡、合并癥較多,開刀取石風險很高。在科主任馬煜帶領下,邀請麻醉手術科、呼吸科、心內科會診,最終決定為代奶奶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ERCP取石術”。
術中,可見膽囊張力大,滲出較多;膽囊與周圍粘連明顯,在主治醫生的仔細操作下,順利切除膽囊。膽囊切除手術后,在麻醉手術室醫護人員的協助下,為代奶奶實施了ERCP手術。
術后,代奶奶恢復良好,目前已流質飲食,擇日即可出院。
ERCP——微創手術

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是指將十二指腸鏡經口腔至十二指腸降部,找到十二指腸乳頭開始插管,插管成功后給予造影劑注射并攝片,顯示胰膽管的技術。
在ERCP基礎上,可作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膽總管胰管取石術、膽總管胰管支架置入術、鼻膽管引流術等。ERCP微創手術具有不開刀、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并發癥較外科手術少的優勢,是目前膽胰疾病重要治療手段。
EST——適應癥
1、膽總管結石
①直徑小于1cm的結石,EST后可自然排出;
②直徑1—2cm的結石,采用取石網籃直接取出;
③大于2cm的結石,經碎石網籃碎石后排出。
2、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并發癥和病死率均很高,經EST和經鼻膽管引流(ERBD)能有效地引流出感染性膽汁,迅速降低膽管壓力,緩解患者癥狀。
3、急性膽源性胰腺炎
特別對重癥類型的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早期行EST減壓和ERBD引流膽汁,可明顯降低死亡率。
4、晚期膽胰癌的減黃
行EST后引流膽汁,緩解黃疸,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學科帶頭人

馬煜
主任醫師、胃腸外科府城病區主任,山西省醫學會普外分會秘書。
擅長復雜肝膽外科手術及消化道腫瘤的綜合治療。
科室專家

左惠軍
主治醫師、醫學碩士、世界內鏡協會委員會委員、太原市腹腔鏡內鏡委員會委員。
擅長疑難膽道疾病,腹腔鏡、膽道鏡、十二指腸鏡三鏡聯合手術治療,尤其是對膽道微創手術有較深的研究。
科室簡介
太原市中心醫院胃腸外科原為普通外科,始于1958年建院;2009獨立組建成為普外一科;2017年正式更名為胃腸外科。80年代,科室率先開展全胃切除手術、全胰切除手術、門脈高壓分流術、乳腺癌根治術、全肺切除術等,其獨創的胃空腸襻吻合術及十二指腸殘端瘺處理方案等多次榮獲省級、國家級科技進步獎;90年代,在膽道、胰腺及胃腸等領域的獨創與改良術式多項達到國際先進及國內領先水平,其中改良膽總管十二指腸后吻合術、假性胰腺囊腫Roux-Y內外一期引流術等技術獲得省級、國家級獎勵,并得到交流與推廣。
現科室開設床位39張,全科醫護人員36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6人、碩士研究生7人。科室近年來不斷探索新技術,改進手術方法,每個專業組在自己的醫學領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本著微創治療服務患者的理念,先后開展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胃癌根治術;在ERAS理念指導下,率先在醫院開展單孔腹腔鏡技術,局麻下疝修補術;近期開展的“腹腔鏡下胃袖狀切除術”,成功開創全市減重手術先河;在全省率先利用介入及內鏡技術置入腸梗阻導管,突破了傳統的治療模式,為腸梗阻患者減輕了痛苦,同時避免了手術;日漸成熟的胃腸外營養支持治療,更是為圍術期患者提供了精準的能量攝入與必要的營養支持。科室醫療技術的發展與進步詮釋著普外科強大的生命力與蓬勃的朝氣。










門診地址
府城院區

太原市中心醫院府城院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解放路東三道巷1號。
交通指南:乘坐25路、3路、615路公交車至北肖墻壩陵北街口(征兵大廈),向西100米;乘坐610路(臨)、820路、820支路(臨)、829路(臨)公交車至解放路市中心醫院站,東二道巷向東200米即到。
汾東院區

太原市中心醫院汾東院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汾東大街256號,汾東大街與太茅路交叉路口東南角。
交通指南:乘坐公交車906,306路公交,賈家寨村下車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