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時節,草木蔥蘢。
23日落幕的第十二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碩果累累。過去3天,來自海內外的1000余家展商匯聚山西,聚焦“開放、合作、轉型、創新”,共同探討未來產業方向,尋找投資貿易新機遇。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中部地區舉辦的第一場大型展會,這場盛會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腹地巨大的發展活力和潛力。
開放、合作展生機
連日來,位于太原市的晉陽湖國際展覽中心賓客熙攘、展商云集。走進中央展區,一套利用新能源淡化海水的設備模型引人關注。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中部地區的展會,看中的就是這里的發展潛力。”江蘇豐海新能源淡化海水發展公司企劃部經理竇曉暉說,中部省份雖然不沿海,但苦咸水淡化、污水處理都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承東啟西、連南接北,中部地區交通便利,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大。去年,中部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2萬億元,以10.7%的陸地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21.9%的GDP。
與往屆相比,這屆中部博覽會更加彰顯開放、合作。參展參會省份從中部6省拓展至全國16個省份;15個國家883家企業參展,跨國公司數量為歷屆之最;除中部6省展區,專門設置中央展區、港澳展區、國際展區;主會場與分會場、線上線下相結合,一場場交易會、訂貨會、新產品發布會碩果累累。
5月21日,中部博覽會開幕當天下午,山西綜改區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園等6個臺資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額115億元人民幣。第一次來到太原的臺商王莉臻表示,對中部地區加深了解后,她和同伴都鼓勵臺商多來山西、多來中部看看。
“中部地區經濟實力、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對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大。”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武漢代表處副主任張文爽說。
市場潛力不斷激發,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中部地區與世界各國的經貿聯系日益緊密。
“英國和世界銀行已經與山西省達成合作,大力支持當地向低碳經濟轉型過渡。”英國國際貿易部國務大臣格林漢姆·斯圖爾特說,盡管受到疫情影響,英國與中國中部地區2020年的商品貿易額依然增長23.6%,達到87億美元。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去年中部地區外貿外資增長好于預期,穩住了外貿外資基本盤。今年前4個月,中部6省外貿增長57.9%,外資增長47.7%,迎來了“十四五”發展良好開局。
創新開路引領轉型
中部博覽會開幕當天,正值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農諺說:“小滿見三新”。
量子安全手機、磁控膠囊胃鏡移動檢查車、民用版東風猛士M50……穿行于各個展區,新產業、新技術、新成果讓人目不暇接。
安徽展廳的顯要位置,擺放著一臺蔚來新款的純電動汽車。流線型的外形、觸控式的中控面板、伸縮式的車門把手,讓這臺車充滿未來感和科技范兒。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蔚來汽車選定中部城市合肥作為中國總部,利用當地成熟的代工廠及汽車配套產業鏈,讓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快速成長。
一塊平淡無奇的紗窗一次性可以使PM2.5的過濾率達到99.5%,一只口罩重復使用20次不產生異味,一座氣凝膠零能耗小屋不需供電就能“自給自足”……華陽新材料集團的展區前,不時有人駐足圍觀。
這家企業的前身陽煤集團曾是知名老牌煤企。一年前,經過改革重組,華陽新材料集團聚焦新材料藍海,大力布局處于研發尾部、量產首部的新項目。今年一季度,華陽集團氣凝膠科創城實現銷售收入4284萬元。
新產業“上新”的同時,老產業加速更新。
在中央展區前,一臺小型拖拉機吸睛無數,僅50匹馬力的拖拉機有著媲美傳統中型拖拉機的動力,并且能耗更低。這是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研發的中國首臺5G+氫燃料電動拖拉機。“以氫燃料電池為主、鋰電池為輔,可應用于平原及丘陵地區,將為傳統農業提供更優選擇。”現場技術人員郭培龍說。
在中部新產品展區,以鋼鐵為原材料制作的剪紙工藝品讓人眼前一亮,這個創意背后是中國寶武太鋼集團的“手撕鋼”技術。
就在博覽會開幕前一周,太鋼又有兩項不銹鋼新產品全球首發。展區人員介紹說,不同于“手撕鋼”極致薄的技術路線,新產品追求平整和光滑,新研制的無紋理“水滴鋼”表面粗糙度已減少至20納米以下。
依靠科技創新,湖北省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安徽省量子通信、動態存儲芯片等原創成果競相涌現,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萬家,山西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5年增長了3.5倍,湖南省的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江西省的航空新材料等產業方興未艾。
今年一季度,6省高技術制造業或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全部實現20%以上強勁增長。山西新能源汽車增長6.8倍,安徽工業機器人增長96%,江西智能手機增長313%,河南民用無人機增長138%,湖北3D打印設備增長25.6倍,湖南集成電路增長2倍……
“美麗中部”綠色崛起
室外展區,一輛近30米長、車內配飾精致簡潔的有軌電車引人關注。
“這輛有軌電車的動力全部來自電源。”中輛新能源軌道交通裝備公司董事長唐金成說,公司把生產基地設立在山西永濟,看好的是能源革命和低碳轉型背景下,當地獨特的產業優勢和政策優勢。
3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著力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
跨長江、邁黃河,中部地區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這屆中部博覽會專門設立綠色發展展廳,集中展現綠色發展蘊藏的新動能、新機遇。
記者在展廳看到,這里有利用紡織品進行污水處理的企業,有純吸式除塵減霾清潔車,還有可探測和清理市政污水管道的機器人,甚至連工業生產排放的二氧化碳、煤炭開采產生的瓦斯也“變廢為寶”。
“這只箱子里存放的就是我們從大唐云岡熱電廠煙囪里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濃度可提純到99.9%以上。”山西清潔碳經濟產業研究院院長宋維寧從箱子里取出一盒干冰,澆上半杯水,馬上變出煙霧繚繞的“仙境”。
宋維寧說,利用自主研發的碳捕集及轉化裝置,從火電廠煙氣捕集二氧化碳,并轉化為戰略新材料碳納米管及其下游產品。今年3月,碳納米管導電漿料生產線生產出的第一批鋰電池導電漿料,已經提供給天津力神電池股份公司試用。
低濃度煤礦瓦斯的排放治理和再利用,一直是困擾煤炭行業發展的難題。來自山西的參展商——山西銘石煤層氣利用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出低濃度煤礦瓦斯安全燃燒制熱一體化技術,率先實現對濃度6%以上的煤礦瓦斯安全燃燒制熱利用。
“我們正努力研發6%以下的低濃度煤礦瓦斯安全燃燒制熱一體化技術,助力煤炭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山西銘石煤層氣利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建軍說。
新華社太原5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