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91,日韩脚交footjobhdboot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电影

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今日頭條

錦繡太原美如畫——“五位一體”建設在太原的生動實踐

來源:太原晚報 2021年08月16日 06:54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親臨山西視察、深入太原調研、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殷殷囑托太原要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為太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2017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親臨山西視察、深入太原調研、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殷殷囑托我們要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和問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創新驅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真正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

  2021年5月21日的太原,天藍水碧,青山蒼翠。第十二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開幕。海內外賓客感受到了錦繡太原的美。一個文明、開放、富裕、美麗的錦繡太原,呈現在世人面前。

  過去五年,太原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奮力譜寫文明開放富裕美麗太原新篇章,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巨大跨越。

  政治生態風清氣正

  太原交通晚高峰,1路公交車緩緩駛進迎澤橋東站。乘客有序上車,手握車廂扶手,黨史宣傳展板恰好映入眼簾。今年以來,公交一公司將1路公交線的17輛配車,設計為“黨史學習教育主題車廂”,定期更新內容和畫面,一塊流動的紅色文化陣地由此誕生。

  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太原潤物無聲。

  “十三五”期間,市委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黨的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推動政治文化更加積極健康、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深入推進農村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體系,推動基層黨組織成為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轉型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太原被中組部確定為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市,黨的組織體系更加嚴密,有力有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廣泛凝聚起了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磅礴力量。

  黨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營養劑”、最好的“必修課”。我市各級各部門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把黨史學習教育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在學黨史中堅定理想信念,在悟思想中體會真理偉力,在辦實事中回應民生關切,在開新局中激發奮進力量。

  市委堅決扛起黨史學習教育政治責任,學在前、干在先,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上帶好頭、作表率,引領帶動全市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持續興起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

  各巡回指導組采用“下督一級”的方式,對各級各部門下屬單位開展督導,通過隨機調查、調研訪談、實地走訪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查找問題、發現亮點,壓實責任、傳導壓力、制定舉措。

  充分挖掘和利用太原紅色文化資源,組織創作一批黨史題材的文藝作品,編撰出版太原黨史文獻讀物,加強陣地建設,講好太原故事,讓紅色文化、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一場場改革發展攻堅戰中,黨員骨干都是“急先鋒”;一個個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基層黨組織爭當“排頭兵”;一道道疫情防控“防火墻”前,黨員示范崗筑起最美“風景線”……

  邀請全國人大代表、黨的十九大代表、社科理論專家學者、最美時代新人代表等,組建起200人的基層宣講隊伍,細化為專業組、時代新人組、企業組、農村組、校園組、社區組、勞模組、夕陽紅組等8個小分隊,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地開展宣講。注重發揮網絡新媒體傳播作用,賦予基層宣講更多的時代感,理論宣講的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不斷提升。一堂堂黨課、一場場宣講搬到社區廣場、田間地頭、電腦網絡、手機客戶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等主題活動叫響全國,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愛省會、建太原、樹形象”成為全市人民的高度共識和自覺行動。

  抗擊疫情、脫貧攻堅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我市第一時間抽調825名市直機關干部組建8支突擊隊下沉一線抗擊疫情、助力復工復產。牽頭成立市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領導小組,43次召開會議研究推進,以掛圖作戰方式重點推進,省定貧困縣陽曲縣于2017年、國定貧困縣婁煩縣于2018年高質量脫貧摘帽。

  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方針貫穿紀檢監察工作全過程。連續查辦了市法院原副院長王利生、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原支隊長馬拖生、陽曲縣原副縣長孫晉生、清徐縣政協原副主席靳秀發等一批市管領導干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狠抓以案促改、以案促教,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和各類案例開展警示教育2700余場次。

  堅持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松勁不停步,把監督融入日常、做在經常。把深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與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一體推進,同向發力,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亮劍開刀”,通過狠剎歪風邪氣、攻克頑瘴痼疾,廣大黨員干部作風持續好轉,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大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加快構建尊才尚才、引才育才、聚才用才政策體系,探索建立“市委人才工作局”和“市人才集團”。開展“十百千萬”人才引育行動,實施“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創新項目”引才模式,專項引進高層次人才。將人才工作納入全市年度目標責任專項考核,最大限度釋放人才政策紅利,增強太原的內聚力和吸引力。

  轉型發展蹚出新路

  今年前半年,全市工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服務業項目同步發力,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太鋼廢鋼倉儲加工配送中心建成投產,太鋼高端冷軋取向硅鋼項目年底投產,太原工具廠6條智能化高端刀具生產線改造升級,中北高新區的藍寶石晶體生長項目廠房主體封頂,哈工大機器人項目布局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工業強市戰略,工業戰線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雙塔公園建成開園,虎峪河、九院沙河、千峰南路南延、南屯路、天龍山路東延等五條路通車,濱河東路南延開工。持續實施城市“雙修”戰略,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建成投用,城市框架持續拉大,城市支撐能力日益增強,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中車救護車第一批車輛已下線。快成物流將全省三分之二重卡納入平臺,業務規模全國前三。智創城8號簽約企業46家。西銘文旅小鎮加緊建設。服務業成為全省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支撐。

  在現代農業、工業、服務業強力支撐下,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下,今年上半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8%,比去年同期加快15.7個百分點,實現了穩中向好、穩中加固、平穩上行。

  錦繡太原還有更宏偉的目標。《太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十四五”期間,太原國民生產總值要達到10000億元!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令人期待的宏偉目標。

  提出這樣的目標,底氣來自太原市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三五”期間,我們的綜合實力更強。2015年,太原市國民生產總值只有2744.51億元,2020年底,這一數據已達到4153.25億元,年均增長6.6%。在全省的首位度由22.5%提高到23.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由“十二五”末第18位上升到第15位。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74.24億元增長到378.44億元,年均增長6.7%。

  這五年,我們的產業結構更優。2020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創出歷史新高達到63.5億元。太鋼高端碳纖維、長城智能制造基地、中電科碳化硅、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信創產業布局進入全國前列,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1.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17年的14.5%增加到22%以上。現代服務業集聚態勢加速形成,獲批設立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入選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以華潤萬象城、華宇百花谷等城市綜合體為引領的大型商圈格局基本形成,連鎖便利店發展指數位居全國前列,晉祠、太山等景區全面提檔升級,晉商博物院對外開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都市現代農業加速發展,南部城郊農業、北部有機旱作特色農業,功能多樣、產業融合、城鄉一體化的城郊農業新格局正在形成。

  這五年,我們的發展動力更強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連續三年投入10億元科技專項資金、10億元人才發展資金,新增10億元工業轉型升級資金、5億元新動能發展資金,支持各類主體創新創業。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山西基地、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等重大創新平臺開工建設,山西智創城、太原同創谷等雙創載體重點布局,科技型中小企業從2017年的321家增加到8726家,排名全國省會城市第三。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380家增加到2132家。手撕鋼、筆尖鋼等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這五年,我們在重點領域的改革更深入。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太原經驗”在哥本哈根首屆全球綠色目標伙伴2030峰會等國際平臺推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139萬噸,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80.9%。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深化,成功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進,中央、省駐并和市屬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全面完成。開發區改革創新步伐加快。“三化三制”改革基本完成。陽曲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西山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獲批設立。中北高新區與尖草坪區融合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放管服效”改革力度持續加大。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全面推開,“一枚印章管審批”順利實施。9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窗通辦”。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舉措,累計新增市場主體32.09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5年的34.9%提高到2019年的38.5%。

  這五年,我們的開放水平和層次更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累計開行中歐班列343列,開通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24條,太原國際郵件互換局建成運營,中國(太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功獲批。成功舉辦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和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堯城(太原)國際通用航空博覽會等論壇和展會,習近平總書記向能源低碳發展論壇親致賀信。榮獲2019年度“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招商引資簽約項目500多個,外貿進出口總額由2015年的106.77億美元增加到176.08億美元,年均增長10.5%。

  文化力量魅力彰顯

  2019年8月18日,太原之夜涼爽怡人,燃燒了11天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圣火緩緩熄滅。開幕式文藝演出,五個篇章展示了青春山西。現場的人們在歡樂、精彩、激情、難忘的氣氛中,感受到了體育和文化的力量。

  這一夜,華燈璀璨、薪火相傳。這一夜,太原平凡亦不凡。

  “十三五”期間,我市廣大文化工作者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繁榮發展。二青會成功舉辦,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太原古縣城、太山景區雄姿再現。太原文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近年來,我市推出一系列有筋骨、有溫度的文藝作品。以老紅軍張中如將軍身受重傷從晉綏八分區轉移到革命圣地延安的傳奇經歷為創作素材,籌拍了電影《一顆子彈》。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太原解放70周年,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重排晉劇《高君宇與石評梅》。籌拍了首部“時代新人”原型電影、反映三橋派出所金剛里社區民警楊蓉事跡的電影《幸福金剛里》。講述太原發展巨大成就的院線電影《如夢晉陽》,在美國休斯敦舉辦的“美中國際文化旅游藝術節暨美中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最佳導演”和“最佳故事片”兩項大獎。講述中國文化外交的紀錄片電影《中國故事》,被商務部、中宣部等列為2019-202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

  青春版晉劇《上馬街》首次亮相,晉劇《起鳳街》進行“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首演”。以太原市陽曲縣和婁煩縣精準脫貧的成功范例為素材,創作了以全面小康、精準扶貧為主題的大型舞臺晉劇《圪梁梁上》。山西首部女子足球電影、全國首部城市小學女子足球電影《驕傲的少年》首映。晉劇《關公》榮獲“朱槿花獎·優秀劇目獎”。舉辦謝濤從藝40周年原創劇目展演,演出歷史晉劇《于成龍》《爛柯山下》《傅山進京》。

  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活動。在元旦、春節期間。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為主題,組織開展了“相約二青盛會、喜迎祖國華誕”——“我們的節日”系列文化活動,包括“點亮太原城”城市亮化活動、“時代新人說”第二季講述活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文明創建·百日迎新”創城活動4個板塊、19類活動。組織開展了“美麗城市幸福年——2020太原市春節聯歡晚會”、端午節系列文化活動、太原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文化系列活動、“喜迎二青盛會、歡慶祖國華誕”——“高手在民間”器樂演奏比賽初賽、復賽和決賽。

  積極舉辦各種惠民文化活動。在太原工人文化宮“周二劇場”惠民專場上,太原蓮花落傳承人王名樂逗樂了觀眾。鄉村惠民演出不斷,《太原戲劇選》首發。我市組織勞動模范、環衛工人等近千人觀看晉陽湖大型水上實景演藝《如夢晉陽》專場演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文化惠民演出各項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贏得了群眾好評。組織參加山西省十大群眾文化活動并獲獎。

  免費送戲下鄉,免費送戲進景區,免費送戲進校園,免費送戲進軍營。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組織開展了44項群眾文化體育活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遍地開花,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切實可行的文體活動,全面引導廣大群眾參與進來,大力營造團結奮進、開創新局的濃厚氛圍,合力唱響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主旋律。

  二青會開幕式,以青年人在新時代“集結、奮斗、向未來”為主線索展開,把奮斗追夢貫穿始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對開幕式給予了高度評價:“青運會開幕式成功、精彩、簡約,是一場生動的思政課。”

  社會和諧人民安康

  “12月17日,在我市某商場連發兩起網絡電信詐騙案,請各位業主及雇員提高警惕!”這是網格長劉強通過微信,向“東都綜治工作群”發送的一條信息。

  按照不同區位和居民分布,郝莊社區劃分為15個網格,像劉強這樣的網格長共有15名。每個網格,由各網格長組織居民樓長和市場樓層代表,建立一線隊伍,及時了解人員社情、群眾需求、社會動態,并及時處置突發狀況。

  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太原在行動。

  社會治理“網格化”,是將社會要素建網劃格,賦予黨建、治安、教育、文化、環境、社情、服務的功能,選配網格員,依靠法律法規,及時進行雙向信息互動,在網格內化解和調解矛盾,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目前,郝莊社區已形成“一總網帶十五格”網格化治理服務體系,選任行政及物業治安負責人任網格長,共產黨員任網格指導員,居民和商戶代表任網格員。

  作為全國試點,太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成果豐碩,涌現出了一批社會治理工作標桿和典型。同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戰果和“雪亮工程”建設應用穩居全國第一方陣,“三零”單位創建深入開展,平安太原、法治太原建設取得重大成效,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在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羅清宇強調:要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真正把民生需求掌握清、問題研究透、實事辦扎實。

  2020年以來,我市扎扎實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堅決兜住民生底線,積極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全市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城鄉居民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走在全國前列,教育優質化、均衡化發展加快推進,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城市的寧靜。2020年,太原發揮公立醫院的骨干作用,特別是市第四人民醫院、市中心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發揮定點醫院救治作用,用30天時間消除本土新發病例,全面遏制疫情傳播。用39天時間,實現本土病例清零,并常態化落實各項精準防控措施,數次組織大規模重點人員排查和核酸檢測“清零”行動,經受住了多地疫情輸入沖擊,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輸入和聚集性疫情的底線。

  2021年,我市將疫苗接種作為預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有效措施,也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穩妥有序推進實施。啟動實施“百日攻堅行動”,采取“固定+臨時+移動+方艙”相結合的辦法,科學布設疫苗接種點。

  我市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提能,市第三人民醫院遷建、市第四人民醫院改擴建項目開工建設,擴充組建了流調、消殺、采樣、檢測4支隊伍,建成城市核酸檢測基地3個,新增PCR實驗室50個,單日最大檢測量達30萬人份。同時,制定實施應急預案保障疫苗供應,全力滿足群眾接種需求。今年7月19日,中車救護車第一批車輛下線交接。

  探索制定醫養結合、安寧療護兩個方面4個標準,建成醫養結合示范單位13個、安寧療護試點單位14個,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開通率100%,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老年科覆蓋率61%,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94歲。

  今年,我市將通過新建、整合、改建,高標準完成140個“社區食堂”的建設任務。我市聚焦解決老年人“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監測跟進,輔助器具適配”,近年來,全市投入1000萬元對老舊小區400個樓道和6600戶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并根據不同老年人的居家環境和生活習慣分類改造、量身定制,做到“一戶一策”。

  太原在教育發展、教育基礎、教育惠民、教育改革、教育管理等方面變化很大。新改擴建幼兒園27所,建設改造鄉鎮寄宿制學校10所。太原市外國語學校新校區、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新校區投入使用,增加優質學位7200個。今年,是我市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起步之年,多項教育改革措施將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立柱架梁。

  持續開展文明交通行動,交通秩序與交通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多年形成的交通亂點、管理難點、擁堵節點得到有效治理,城市主次干道違法停車明顯減少,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深入人心,“中國式過馬路”得到根本好轉。

  持續開展“九亂”專項整治行動。截至目前,整治完成背街小巷975條;整治完成老舊小區2835個,整治完成集貿市場81個。城市顏值大大提升。

  連年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去年改造老舊小區559個,10.8萬余人受益。今年計劃改造771個,涉及11.3萬戶。2025年前,所有老舊小區都要完成改造。里里外外,地上地下一起改,老舊小區改造改善了市民生活質量,提升了市民幸福感。

  山清水秀天藍地綠

  “十三五”期間,環境立市理念深入人心,太原市環境空氣質量各污染指數、指標明顯下降,環境空氣達標天數均有所增加,太原市環境空氣質量穩步向好。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宜人。

  這五年,我們高壓治氣天更藍。全方位整治燃煤污染,大幅削減市區燃煤總量。多方聯動,齊抓共管,市區35噸以下燃煤鍋爐“清零”,全面實施集中供暖全覆蓋,一電廠燃煤機組關停,農村清潔供暖基本實現平原地區全覆蓋。“禁煤區”面積達1574平方公里。嚴控工業企業污染,分類清理“散亂污”企業。以鋼鐵、焦化、化工、有色金屬、水泥行業為重點,實施特別排放限值和超低排放提標改造。兩個鋼鐵行業完成特別排放限值改造,7座工業窯爐完成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改造;焦化行業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執行特別排放標準,16座焦化廠全部完成全面達標治理;7項工業無組織揚塵治理重點項目全部完成,完成太鋼原材料堆場、太鋼渣場的全封閉改造和治理,每年減少無組織粉塵排放4460噸;對水泥、鑄造、磚瓦窯等行業,實施錯峰生產,騰出環境容量。嚴控工地揚塵,科技監控手段和強化監管相結合,開展工地揚塵綜合整治。在規模化建筑工地安裝揚塵污染在線監控設備730臺,將36個工地列入城建黑名單,因揚塵污染強制停工72家;對198個揚塵污染工地實施立案,執行罰款469萬元。擴大裸露地面整治,嚴格落實“六個百分之百”防控措施。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管控。開展機動車尾氣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實施黃標車清零,源頭監控加油站油氣污染。全面供應國六標準的汽柴油,禁止銷售普通柴油。出臺《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辦法》。全面啟動繞城高速過境貨車分流管控,擴大重型載貨車輛禁行范圍,有效解決重型物流車穿越市區污染問題。太鋼焦化運、二電鐵路運煤專線改造完成。完善一體化監管平臺建設,實施精準治污。“秋冬防”攻堅行動成效明顯,完成情況在2+26城市排名第14位。

  這五年,我們系統治水水更清。全面推進汾河流域治理攻堅,不斷開展城鎮、縣域污水處理廠增量擴容提效工程、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工程、生活污水截污納管收集工程等工程,加強城鎮、縣域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督管理,確保城鎮、縣域生活污水全部收集集中處置,保證污水達標排放;嚴格封堵非汛期工業雨水排口,防范初期雨水污染河流;完善工業廢水監管體系,規范工業企業排水管理;實施造紙、氮肥、鋼鐵、制藥等重點行業技術改造,加強入汾河排污口管理,落實再生水回用工業用水機制及水資源稅費減免政策,鼓勵工業企業使用再生水。完成省下達的全面消除汾河流域劣Ⅴ類水體的目標任務。實施治污工程。完成汾東污水處理廠、城南污水處理廠和汾河三期水利工程建設,新增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能力28萬噸/日,基本實現城鎮污水全處理。開展“清河行動”,清淤、清垃圾、清理違法建筑,保證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100%。加強河流堤外沿岸生態緩沖隔離防護林帶建設,建設綠色生態廊道,修復水生態環境,打造山水一體、河湖連通、古今交融、人文自然輝映的一流生態功能區。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主要指標年均值達標率基本穩定。

  這五年,我們全域治山山更秀。中心城區規劃建設29處全市性公園、27處區域性公園、125處社區公園、18處專類公園、49處帶狀公園和237處街旁綠地。至2020年末,中心城區公園綠地面積達到4121.1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45平方米。以東、西山地區環境綜合治理為突破口,實施東、西、北山生態破壞面的整治與恢復工作,啟動汾河西岸西北山27處、329公頃山體破壞面生態修復,其中26處主體工程即將完工;對天龍山、太山等山體大小178處、380公頃破壞面進行復綠治理,全部完工;高標準推進東、西山10個國有大礦采煤沉陷區地質環境綜合治理試點項目。實施大環境綠化建設,分別在清徐縣、陽曲縣各啟動了一處森林公園建設工作,與已經形成和正在建設的城郊十大森林公園,共同構建東、西、北山生態屏障,改善環境,通過開發東西山旅游通道建設,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雙贏。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推進,太原的未來會越來越美好,人民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責編:田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额济纳旗| 阿拉尔市| 杭锦旗| 阿图什市| 乐陵市| 沭阳县| 永安市| 聊城市| 巍山| 荣成市| 通海县| 磐石市| 高邮市| 望城县| 邵阳县| 阆中市| 库尔勒市| 巴彦淖尔市| 荆门市| 云浮市| 海门市| 博客| 湘潭县| 乾安县| 沐川县| 曲水县| 土默特右旗| 渭南市| 五原县| 威海市| 昌都县| 固阳县| 磴口县| 沽源县| 望江县| 兴城市| 青海省| 玉林市| 高唐县| 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