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省城太原街頭,機動車道內,一輛輛“藍天白云”相間的純電動公交車和出租車穿梭而過;非機動車道內,橙綠相間的公共自行車結伴而行。太原以公交都市創建為契機,加快構建由綠色公交、綠色出租、慢行交通為主體的綠色出行“太原模式”,實現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綠色轉型。
電動公交舒適噪音小
8月23日一大早,在南寨村停車場,37路公交車駕駛員任維芝清洗完藍白相間的純電動公交車車身,準時出車。
今年是任維芝駕駛37路車的第8個年頭。2014年,37路公交車從燃油車換為燃氣車,再到現在的純電動車,任維芝見證了我市公交車的綠色轉型。
“過去的公交車主要以燃油、燃氣為主,排放出的廢氣會對大氣造成極大的污染,在行車過程中,車輛有時會出現漏油、漏氣現象,車廂內還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不少乘客都表示聞到氣味會暈車。更換純電動車后,公交車環保功能大大提升,杜絕了廢氣的排放,與傳統公交車相比,更經濟、更環保、更綠色。”任維芝說。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太原市現有公交車輛3725臺,包括燃氣和電動兩種,綠色公共交通車輛比率達到100%,其中純電動公交車已達1928臺。按一臺純電動公交車每年可減少約62.5噸尾氣排放來算,每年我市純電動車可減少12.05萬噸的尾氣排放。今年,我市計劃采購純電動公交車1318臺,其中首批529臺純電動公交車已經完成招投標。
純電動公交車不但零排放、零污染,十分環保,而且噪音小,冬暖夏涼,乘坐舒適,極大地改善了市民公交出行的體驗。
電動出租省錢又環保
早在2016年底,我市就完成了8292輛出租汽車的純電動化,成為全國首個純電動出租汽車城市。
出租車司機李志軍告訴記者,電動出租車駕乘體驗好,運營成本低,司機和乘客都滿意:“開燃油出租時,平均一公里的成本是七毛錢;要是燒天然氣,平均成本三毛錢;現在用電,即使開空調,每公里的成本也不到三毛錢。”
駕駛純電動車不但省錢,還環保。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相關負責人孫志強介紹,比起2016年以前傳統的燃油出租車,換成電動出租車后,全市每年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至少可以削減12%,每年可減少排放一氧化碳21176噸、碳氫化合物2451噸、氮氧化合物3478噸。
出行體系綠色又多元
太原的公共自行車全國聞名,已經成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全市目前有150萬人持有公共自行車租還卡,已累計開通“公車”服務點1285個,安裝鎖樁5.897萬個,投放自行車4.1萬輛,實現了建成區內全覆蓋,多項指標在全國領先。
作為公交車和公共自行車的有益補充,共享單車于2017年進駐太原。為規范管理,我市建立了“數字化城管+共享單車負責人”的快速處置機制,并將共享單車企業數據接入了出租汽車服務管理信息中心,實現了動態監測和日常監管。目前,全市有共享單車運行企業3家,投放共享單車13萬輛,天氣晴好時,日均租騎量也能超過10萬人次。
“公交都市”創建期間,我市致力于推動城市慢行系統建設,高品質建成了東西山旅游公路暨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道,全長229.4公里。同時,已建成的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北起柴村橋,南至迎賓橋,總長度66公里,與東西山旅游公路形成集通勤、運動、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一軸一環自行車慢行系統。
在此過程中,我市積極開展宣傳引導,大力倡導綠色出行,確保城市綠色出行比例超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