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與旅游融合提升太原的知名度。鄧寅明 攝
以“文旅融合”為思路,近五年我市深入挖掘厚重歷史文化內涵,全面推進優質文旅項目建設,在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高顏值景區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美不勝收,各類優質文化作品、旅游產品層出不窮,生動講述著“錦繡太原”的故事。在文旅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太原文旅在全省的首位度、在全國的影響力得到了持續提升。
文旅項目涌現
“如果遇到游客去太原方特或者太原古縣城,一單可以收入幾十元?!?月28日清早,在富力廣場附近,專車司機郎師傅正等待乘客。他說,每天行駛在城市各個角落,最大的體會是太原好玩的地方變多了。
“早些年,提到旅游,都是去晉祠,現在太原古縣城、太原方特、太山、蒙山這些景區都很不錯,市民在本市也能玩得很好。平常,乘客打車多數是10元左右的單子,如果去這些景區玩,跑幾單我一天的收入就有保障了?!?/p>
文化是靈魂,旅游是載體。過去五年里,文旅融合成為文旅產業迅速壯大的一個基本思路。我市通過深挖歷史文化內涵、建設優質文旅項目,引領著全市文旅產業融合的步伐,文旅產業出現了1+1>2的神奇效果。
圍繞“國際知名文旅休閑目的地”目標,我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保護、高質量建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動大景區及配套設施建設。晉祠、天龍山、太山、晉商博物院、晉陽湖公園、汾河景區、太原植物園、太原動物園、東西山旅游公路、環城自行車賽道、濱河自行車道、太原古縣城、汾河晚渡、晉陽里、太原方特、雙塔公園等一批景區景點建成或完成提升改造,陸續對外開放,每一處都成為網紅景點和市民游客打卡地,真正實現了“開一處火一處”的目標。
文化韻味十足
太原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古城,建城2500余年,從唐堯故地、剪桐封弟、三家分晉,到大唐北都、明代重鎮、晉商故里,一座并州城就是半部中華文明史。為充分彰顯歷史文化風貌,我市通過高規格做好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建設,保持老城街巷文化格局和空間尺度。
根據建設進度,汾河四期濕地公園、府城文道、鐘樓街歷史文化街區等新景區、文化街區年內陸續完工開放。太原府城內13座文物院落保護修繕工程,將全面完成、實現對外開放。富有老城特色基因的重要建筑,比如五一廣場首義門、皇廟等,其保護修復改造正在加快推進。結合汾河景區、雙塔公園及崛山景區建設,我市將恢復冽石寒泉、土堂怪柏等“古晉陽八景”風華。
正在改造的鐘樓街歷史文化街區,尤其引人關注。鐘樓街自古以來就是太原府城最為重要的商業聚集區,街區歷史遺存豐富,是最能喚起太原人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城市符號。該項目以建設商業步行街為主要內容,重塑城市記憶、恢復街道肌理、傳承歷史文脈、體現時代風貌,將成為綜合功能配套完善、古典韻味與時代韻律協調統一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樣板。
文旅品牌響亮
在文旅融合過程中,我市依托傳統民俗節日和特色文化資源,連續多年舉辦春節和元宵節系列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活動、鑼鼓大賽、民歌邀請賽、全民閱讀系列活動等,打造眾多特色鮮明的文化活動品牌,吸引了不少游客。
8月21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專場演出進景區活動在太原古縣城舉行,唱響主旋律,弘揚傳統文化。2017年至今年6月1日,全市“免費送戲下鄉”累計演出5685場,觀眾累計113萬人次,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傳承弘揚著優秀傳統文化。2021年,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回歸,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來到天龍山,游客可全方位欣賞這件國寶,感受中國雕塑藝術的魅力。
入夜,燈光點亮,晉陽湖大型水上實景演藝《如夢晉陽》上演,向觀眾和游客講述一座城市的故事和文化。作為文旅融合的杰作,《如夢晉陽》彌補了我市旅游演藝和實景演出的空白,自2019年6月首演以來,演出300余場,吸引了35萬余名觀眾。8月13日晚,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七夕奇妙游》播出,受到全國觀眾廣泛關注。節目中,夢幻的晉陽湖水岸劇場和唯美的水袖舞、蹺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文旅碩果累累
我市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體系,成功培育了一批有規模、有特色的文化標桿企業,文化產業已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轉型發展著力點。其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在晉祠、天龍山、太原古縣城等景區,各類本地特色文創產品,琳瑯滿目,是廣大游客喜愛的“太原禮物”。
多年文旅融合,我市終于迎來了收獲季。太原古縣城5月1日正式開城,當日即登上中央電視臺,網民關注度不斷提升,接待人數持續火爆。開城至今,太原古縣城游客接待量已超過了400萬人次,形成“一定要來古城看看”的現象級傳播效應。
“五一”假期,濱河自行車道開通后,吸引了大批喜愛騎車健身的市民,甚至有許多外地游客慕名前來,打卡留念;西山櫻花文化旅游節暨錦繡太原賞花季活動,吸引百萬市民游客;開園不到一年的太原植物園、晉商博物院等景區持續火爆;太原動物園、汾河景區、晉陽湖公園等景區游人如織,吸引力有增無減;晉祠、蒙山、太山等老牌大景區客源穩定。太原旅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老景區共同繁榮,發展業態百花齊放”局面。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的殷殷囑托,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強文化旅游支柱產業”,我市將進一步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錦繡太原”旅游品牌體系,以更多高品質文旅產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太原文旅事業,迎來了全面噴發的歷史時期。
記者 陳辛華 賈尚志
短 評
譜寫“錦繡太原”大文章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詩和遠方密不可分,相輔相成。近年來,文旅項目紛紛落地,文旅品牌形成,文旅魅力彰顯,我市文旅融合發展成績斐然。
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思路,太原市文旅產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可謂抓住了歷史性機遇。太原文旅在全省的首位度、在全國的影響力持續提升,正說明了這一點。展望未來,不難想象,通過積極推進“文化+、旅游+”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策劃包裝,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品升級、業態創新等方面系統謀劃,會有更多文化旅游項目落地,太原文旅產業將提供豐富多彩、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旅游產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成為全域旅游的“太原樣板”。
太原文旅,融合正當時,且正在譜寫“錦繡太原”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