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91,日韩脚交footjobhdboot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电影

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圖片新聞

立體交通促發展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記者 張晉峰 齊向真 2021年09月21日 06:47

地鐵2號線方便市民出行。張昊宇 徐浩軒 攝

  日趨完善的路網,四通八達的公交車,方便快捷的地鐵……市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我市的城市交通建設不斷提速,快速路、高架橋、下穿隧道以及已經投入運營的地鐵2號線、全面開建的地鐵1號線,打通了城市的關節,讓我們這個城市從平面交通全面邁向立體化交通,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順暢。

  路網結構更完善

  9月1日早7時,家住西山地區的陳先生駕車準時出發,趕往綜改區上班。途經虎峪河快速路、濱河西路、通達橋,陳先生一路順暢,很快就到了單位,而三四年前,他最晚6時30分就得出發,陳先生如今節省的半個多小時,就得益于我市路網結構的不斷完善。

  這幾年,我市的路越修越長,路網越來越密集,通達性也越來越高。

  2016年,我市相繼完成了五一路、濱河西路南延、臥虎山快速路、太茅路、馬練營路、新晉祠路等主干路的改造建設,提高了城市的南北通行和東西貫通能力。

  2017年,太原南站、太原站東廣場改造啟動,東中環北延,北沙河、玉門河等8條河道的沿線道路實行了快速化改造,迎澤大街下穿火車站、雙塔南路、東峰路北延等110余條、200余公里城市道路改造建設全面推進,市民出行體驗越來越好。

  2018年,北沙河、北澗河、玉門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風峪河等河道的沿線道路快速化改造全面完成。

  2019年的濱河東路南延和2020年完工的東峰路南延、中心街東延、龍城大街東延等延展性道路工程,更是拉大了城市框架。

  太原的高架橋越建越多,路網結構日趨完善,道路四通八達,通行速度越來越快,想去哪里都很方便。

  出行選擇更多樣

  9月2日上午7時30分,正值上班高峰時段,附近居民郝建軍站在平陽路長風街口等候56路公交車。十幾分鐘后,站臺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可太原公交APP顯示,下一趟車最少還需要兩分鐘才能到達。

  郝建軍焦急之際,一輛未顯示路牌的公交車進站,路牌亮起后,大家一看竟是56路,還是一輛空車。這不是郝建軍的“運氣”好,而是得益于公交公司的智能調度。

  截至今年7月,我市的公交線路已達256條,線路總長4000.08公里,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了100%。除了普通的公交線路,我市還開通了旅游公交專線、大站快車線路和網約定制公交,已經成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乘坐公交車,基本上想去哪里都可以。

  家住柏楊樹街的趙女士在富士康園區工作。地鐵2號線開通前,她每天早上6時起床,半個小時后必須出門,駕車趕往20多公里外的單位,全程需要四五十分鐘。傍晚下班,因晚高峰道路擁堵,她駕車需要大約1個半小時才能到家,每月的油費在1000元至1200元之間。

  趙女士說,每天上班時間是算好的,必須準時出門,稍晚幾分鐘,就會遭遇早高峰擁堵,大概率會遲到。而即便準時出門,路上遇到事故堵車或雨雪天氣,一般也會遲到。如果乘坐公交車,因為距離遠,停靠站點多,需要兩個多小時,打車的費用則需要50元左右。

  地鐵2號線投入運營后,趙女士早上出門的時間沒有變,但晚上下班后耗時減半,行程也輕松了很多。每天,她從家走到地鐵站,可以當做鍛煉,這對于工作忙碌的她來說,很難得。

  開車有快速路,地上有公交,地下有地鐵,還有8000多輛純電動出租車,以及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隨著太原全面邁入立體交通時代,人們的出行選擇越來越多樣化。

  交通管理更全面

  高德地圖每年都會公布中國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從未受到疫情影響的2019年的數據看,對比中部六省省會城市,我市交通健康指數排名第一,為66.1%;高峰行程延時指數最低,為1.567;高峰行程延時指數同比變化下降最高,下降值7.56%。全國50個主要城市中,太原市路網高峰擁堵延時指數同比下降幅度最大,達7.56%。

  如果說道路和公共交通的建設是立體交通的“硬件”,那么交通管理就是立體化交通的“軟件”。提起交通管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交警對交通違法行為的管理處罰,但市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特別是文明交通綜合治理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對交通的管理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既治標又治本的模式。

  興華南小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有1.1萬余戶居民、3.4萬余人,日常停車多達2500余輛。因小區修建年代較早,設計之初未考慮停車問題,“上班出不去,下班回不來”是常態。

  文明交通綜合治理中,在萬柏林區委、區政府全力支持下,交警萬柏林一大隊與當地街道、社區、興華小區派出所多次召開聯席會議,研判興華南小區的交通情況。經多次討論,大家商定了設置單行、施劃路內車位、增設禁停黃線等一系列整治措施,片區交通秩序在兩個月內得到根本轉變。

  像興華南小區這樣的例子,在文明交通綜合治理行動中還有很多。經過3年4批次的治理,我市累計投入近5億元,完成了全市901條小街巷的綜合治理,并打造了新屯巷、金剛里、匯豐、桃園等25個示范片區,實現了主城區背街小巷交通環境質的飛躍。

  除了對小街巷的治理,信號燈配時調整、車道配置調整、增加可變車道、設置二次過街路口、增加綠波協調路段、設置限時公交道等,我市最大限度挖掘道路通行潛能,讓立體化的交通更加有序。《太原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太原市交通失信行為聯合懲戒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法規的出臺,使我市交通管理有了更多更具體的標準,為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讓廣大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責編:張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西盟| 高清| 宜城市| 鸡西市| 玉田县| 西林县| 隆昌县| 化德县| 永兴县| 田东县| 宣化县| 石城县| 浏阳市| 兰考县| 荔浦县| 平度市| 罗山县| 沛县| 克拉玛依市| 平度市| 光山县| 南皮县| 驻马店市| 长乐市| 疏附县| 海口市| 白水县| 海阳市| 万宁市| 潞城市| 大连市| 汉川市| 内黄县| 昭觉县| 荆门市| 吴江市| 新闻| 汉中市| 禹州市| 高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