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91,日韩脚交footjobhdboot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电影

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今日聚焦

兩岸風光美如畫:汾河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紀實(上)

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 陳劍 2021年09月29日 07:07

  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提出的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和“讓一泓清水入黃河”的要求,積極推進汾河及“九河”綜合治理、流域生態修復,太原汾河沿岸生態環境發生了巨變。本報從今日起推出連續報道,分上、中、下三篇,聚焦汾河之變,選取典型代表,挖掘鮮活事例,介紹寶貴經驗,全面反映汾河水環境治理給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的變化。

  “汾河流水嘩啦啦,陽春三月看杏花……新家那個新業新天下,你看那汾河流水日夜向前無牽掛。”這首耳熟能詳的山西民歌曾紅遍大江南北,汾河的喜悅和奔涌被反復傳唱。

  備受市民關注的汾河生態修復治理四期工程勝利竣工,將于9月30日正式開園。四期工程的建成,標志著太原汾河城區段完成了全治理。

  從1998年至今,23年接力,汾河建設者發揚“右玉精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始終將河道治理、環境保護、城市綠化有機結合起來,保持城市濱河區良好的自然生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城市發展與環境建設協調發展。

  汾河景區之美,有目共睹。草坪綠意盎然,花海濃烈絢爛,噴泉清涼怡人,從布局到細部,從視覺到聽覺,河景與岸景融為一體,大到橋梁、廣場,小到座椅、燈桿,讓人流連忘返。夜幕降臨,景區燈飾與跨河大橋上的燈帶交相輝映,一派色彩斑斕的立體美景。

  一期工程

  汾河重披靚裝

  作為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是山西的母親河,全長713公里,流經太原市境內188公里,其中城區段43公里。歷史上,汾河河寬水急、風景優美。改革開放之初,由于河道無序開發、兩岸垃圾隨意傾倒,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汾河太原城區段一度出現斷流和水質污染的狀況。

  1998年10月,汾河太原城區段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打響了第一槍,經過近兩年施工,2000年9月,一期工程竣工。

  一期工程北起勝利橋,南至南內環橋,全長6公里,寬500米,占地300公頃。設計為人工復式河槽,由中隔墻分成東西兩渠,東側為清水渠,寬220米,由四道橡膠壩分為三級蓄水湖面;西側渾水渠,寬80米,排泄上游洪水和水庫灌溉輸水。東西兩岸各布置一條箱形排污暗涵,接納沿線城市排污管道和邊山支溝來水,送至下游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處理。

  一期工程建成后,被正式命名為汾河景區。景區圍繞“人、城市、生態、文化”主題,在兩岸帶狀綠化平臺上分布著6個景觀區、4座廣場、10處園子,建設了14個景觀景點。

  汾河景區一亮相,社會各界的贊譽紛至沓來。無論早晚,景區內隨處可見健身、游玩的人群;節假日,更是人潮涌動、游人如織。省內外城市陸續來太原學習借鑒河道治理經驗。2001年12月28日,建設部授予汾河景區“中國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2002年5月30日,聯合國人居署授予太原汾河景區為“2002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民環境最佳范例稱號獎”。

  在太原,汾河開始恢復她的美麗面容。

  二期工程

  秀色南北延伸

  初戰告捷,效果顯著。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二期工程——將汾河景區向南、北延伸。

  二期工程2005年10月開工,2011年9月完工。治理范圍:南延段,南內環橋至祥云橋段,長7.5公里;北延濕地段,勝利橋至柴村橋段,長7公里。全長14.5公里。

  北延段是長達7公里的人工濕地景觀,總面積345公頃,其中水面面積164萬平方米,綠地面積131萬平方米。在維護濕地自身穩定基礎上,堅持“生態優先”“生態保水”原則,將生態環境和人類需求有機結合,創建和恢復物種多樣性的生態濕地系統,促進濕地生物群落恢復繁衍,充分體現濕地生態保護、游玩休憩、科普教育的功能。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鳥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濕地的鳥類達13目27科70種,昆蟲類11目76科163種。汾河濕地水生動物10目14科26種,包括鯉魚、鰱魚、中華鯽魚、草魚、鳙魚、白條魚、棒花魚、麥穗魚、河蟹、河蝦、黃鱔、河蚌、鯰魚、甲魚、牛蛙、中華大蟾蜍、黑眼蟾蜍、泥鰍、烏龜等。汾河濕地公園的建成,逐步恢復了河道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良好的生態系統提供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健康發展的空間,為太原市的生態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南延工程長風橋—南中環橋段,采用開闊式設計風格,大面積花崗巖鋪裝以及大型噴泉景觀、絢爛奪目的照明亮化工程,呈現了現代化城市的建筑風貌,裝飾上采用中式花格等中國風元素,體現了現代與古典的結合,展現了新太原、新城區的繁榮景象。景區主要景點有迎賓臺、五岳三川、方舟渡口、翠港觀濤等。南中環橋—祥云橋段,岸線采用斜坡入水方式,將汾河兩岸景觀與水面自然融為一體,大大增加了游人親水性及景觀銜接性;作為重要造景素材,景石被廣泛應用于該段的景觀設置中,草坪上、大樹下、水岸邊,依景點石,深化了園林意境,豐富了景區觀賞性。景區主要景點有菊花坪、煙雨汾河、雁橋等。

  汾河二期建成后,接待游人量成倍增加。一些南方客人參觀汾河景區后感慨地說:“看了汾河治理,感到太原不像北方城市,像江南水鄉,河流做得大氣,生態環境做得優美,城市井井有條,太原市委、市政府,為當地老百姓完成了一項惠及千秋萬代的偉業。”2010年10月,汾河景區被國家旅游局授予“4A級國家旅游風景區”稱號。2010年中博會在太原召開期間,汾河景區先后共接待參觀團體40余次,參觀人數達2000余人。在太原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等活動中,汾河景區都是重要的參觀接待和考核單位。

  三期工程

  兩岸美景簇擁

  經過生態修復治理,荒蕪的河道清水復流,雜亂的荒草變成蔥郁灌木和參天大樹。

  “要把汾河變成全太原最美的區域!”2016年8月,汾河三期工程乘勢而上。2019年5月,北起祥云橋,南至迎賓橋南2公里,全長12.5公里的三期工程正式竣工。

  三期工程與一、二期工程的不同之處,是水深由原來的2米加深至4~7米;實現了全段旅游船只通航。同時為滿足全民健身要求,還新建了7處籃球場,3處5人制足球場,6處沙灘排球場,1處兒童游樂場。二青會在太原舉辦之際,景區利用自身優勢,配套新建一座水上運動中心。

  三期工程文化景觀主要通過雕塑的形式來展示太原的名人賢士?!叭鯊V場”“桐葉封弟”“貞觀景墻”“羅貫中廣場”“斗南廣場”“臺駘治水”6個景點,體現“德、賢、允、信、文、義”6個主題,以看得見、讀得懂、聽得見的手法,潤物無聲地傳播本土文化。

  橫跨汾河三期段的4座大橋各有特色:皇冠橋,連接奧體廣場與龍城水岸,成為三期工程的標志性構筑物,弧形曲線與漸變精巧的桁架結構組合成類似皇冠的外形,出色地表現了建筑藝術之美。通達橋,主塔由曲線形拱門組成,取意“時代之門”,拱門相互層疊,凸顯雕塑感;拱圈內外設置景觀燈帶,夜晚主塔好比一塊玉璧,與主纜上的珠簾形成珠聯璧合的意境。晉陽橋,將古典的橋頭堡與現代感的桁架拱結合,實現了人、建筑與城市間的互動、融合。迎賓橋,整體橋型以“龍騰云霄”為主題,具體化了悠久的龍城歷史文化,同時體現了太原經濟騰飛的寓意。

  三期工程建成后,汾河景區新增水面面積360萬平方米,綠地面積175萬平方米,蓄水量達1450萬立方米,長度達到33公里。距汾河太原城區段全治理,僅一步之遙。

  古老的河道上,流淌著此時的汾河,南北修長,東西婉約。從空中俯瞰,一碧蜿蜒,楚楚動人,汾河成為太原人可親可近的友鄰,成為來客流連忘返的休閑目的地。

  

(責編:田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东| 沂南县| 特克斯县| 临颍县| 樟树市| 福鼎市| 鹤岗市| 莱芜市| 达拉特旗| 汉源县| 安溪县| 天水市| 宁阳县| 吉木萨尔县| 丘北县| 永清县| 珠海市| 馆陶县| 乐亭县| 新民市| 泊头市| 乐安县| 太和县| 玉屏| 香港| 开封市| 大埔县| 娄底市| 阜阳市| 寻甸| 建湖县| 德昌县| 明光市| 堆龙德庆县| 武隆县| 盐亭县| 旬邑县| 宣恩县| 龙口市| 萍乡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