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恩霖 李玉鎖 攝
11月1日,晉祠大米進入“收獲季”,晉祠鎮王郭村、索村、長巷村、南大寺、北大寺、野莊、赤橋村等村的稻農,已陸續開鐮收割,預計可收獲200余萬公斤,比去年高出50萬公斤。
今年以來,晉源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方略,以培植“晉祠大米”“晉源花卉”兩大特色產業為重點,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實施了“晉源稻花城”項目,并通過挖掘傳統農耕稻作文化張力,打造集研學科普游、農耕體驗游、美食養生游、休閑度假游、鄉村生態游、人文歷史游為一體的晉稻文化之城,書寫一粒米撬動全域旅游新篇章。同時,晉源區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品牌化打造”的思路,通過選育良種、培育良田、施用良肥、推行良法,重塑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品牌,再現“禾稻之美,甲于通省”的壯美景象,晉祠大米再獲豐收。
今年,晉祠水稻在野莊、三家村、索村擴大恢復種植面積,總面積達3500余畝,畝產有望達到650公斤。
(責編: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