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要求,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文化是根是魂,要旗幟鮮明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
報告指出,山西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我們的自信之源。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堅持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統籌推進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加快建設新時代文化強省。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健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常態化機制,開展重大主題宣講和基層理論宣講等活動,深化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讓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強用好省級重點智庫。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加快媒體深度融合,做強新型主流媒體,講好山西故事。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健全“掃黃打非”工作制度,深化文娛領域綜合治理。
——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加強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志愿山西” “誠信山西”品牌實踐。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質擴面,促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與基層治理相結合,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風尚。
——扎實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加強史志、檔案等工作。挖掘山西文化底蘊,展現中華審美風范,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辦好山西藝術節、左權民歌匯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提高公共設施免費開放水平。推進鄉村文化建設,把更多文化資源向基層投放,向困難群體傾斜,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
——充分煥發三晉文化的時代光彩。推動堯舜德孝、關公忠義、能吏廉政、晉商誠信等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中國文化傳承弘揚展示示范區。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和“文明守望工程”,加強陶寺遺址等省內重要遺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研究,深化“云岡學”研究并逐漸走向世界。進一步加強山西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利用,做好革命文物密集片區整體保護利用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施工藝美術振興計劃,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積極推動文化領域改革創新。深入推進報業、廣電、文藝院團等領域改革,加強省屬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管。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設國家級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推進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構建文化遺產保護廊道和文化旅游帶。完善文化人才激勵機制,鼓勵對高層次人才實行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做優山西文博會、平遙國際電影展、大河文明旅游論壇等品牌。
(梁濤 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