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回溯到2019年,中北大學以東還是一大片莊稼地,種植的玉米、蔬菜只夠當地村民自給自足。僅僅3年時間,“三縱三橫”骨干路網四通八達,科技創新園持續釋放發展動力,這里已然大為不同,成為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區區融合”的前沿陣地。
行走在科技創新園,處處都能感受到新舊動能轉換的澎湃動力。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備受關注,這里將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作為藍寶石材料的行業標桿,源瀚科技正在打造半導體光電材料及器件產業集群,為我市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由科技創新園一路向東,中國長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出現在眼前,這里是中北高新區的核心企業,正是因為與它結緣,在信創領域,太原在全國占據了重要一席。
幾年來,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的產業發展亮點頻現,這正是“區區融合”結出的一個又一個碩果。
傳統產業
在改造提升中“強基固本”
在中北高新區,一項新出爐的數據令所有人振奮不已。今年前10個月,該區企業總產值達到146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總和,今年預計總產值將歷史性地突破180億元。
以不鋼鐵深加工、裝備制造、軍工為代表的傳統產業是中北高新區的“基本盤”。如何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上做文章,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目標明確:通過“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深挖傳統產業發展潛力。
中厚板生產線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是太鋼開展企業產品轉型升級、支撐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點工程。改造完成后,無論是企業的產能,還是產品的種類和質量,都將有質的提升。
這一項目是尖草坪區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一項重要實踐。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傳統優勢產業要率先轉型,實現內涵集約發展”,“兩區”圍繞太鋼及其大明廠、鋼管廠,瞄準筆尖鋼、手撕鋼、優質碳鋼、取向硅鋼、中厚板,通過“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大力發展棒材、線材、卷材、板材和管材,推動不銹鋼深加工,實現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
太原工具廠是我市的一家老牌國有企業。今年,老企業喜事連連,前10個月,營收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42%。公司乘勢而上,投入1.75億元進行技術改造,這一“大手筆”在工廠發展中意義非凡。公司董事長馮亞軍說:“技術改造是企業發展的最大推動力,通過技改,太原工具廠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
在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的工業發展中,針對傳統產業開展改造提升、技術創新,有著“強基固本”的作用,“兩區”將圍繞太原工具廠、東杰智能、京豐電務、太鍋集團等傳統優勢企業,開展重大關鍵技術研發,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高端裝備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圍繞江陽、興安、新華等老牌軍工企業,發揮科研技術優勢,深入推進軍轉民、民參軍,打造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基地。
固本強基促發展,銳意進取開新局。在這樣的發展思路下,“區區融合”正朝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深度融合的新格局大步邁進。
新興產業
在集約發展中“求變求新”
2020年4月,太原不銹鋼產業園區正式更名為太原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從“不銹鋼園區”變更為“中北高新區”,不僅僅是名字的改變,更多的是產業思路的轉型。
中國長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落戶中北高新區,這正是中北高新區產業布局的關鍵所在,標志著中北高新區從原來的“不銹鋼深加工”向更高層次產業布局的跨越。
山西長城計算機有限公司是中國長城在全國建立的兩家核心生產基地之一,具備國際一流的計算機智能制造生產能力。公司總經理邱龍濱說:“我們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完全自主可控,具備CPU和操作系統設計及生產能力,成功突破了長期受制于國外的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了‘芯—端—云’全生態鏈。”
緊鄰中國長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長城電源總部在此“安家落戶”,作為在全球排名前五的高精尖電源生產商,長城電源將與長城計算機一起,在我市打造百億級“信創產業園”。
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引領轉型,實現集群規模發展”的思路,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將以長城計算機、長城電源等項目為代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發揮核心企業技術優勢,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藍寶石晶體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性基礎材料,已被廣泛應用于國防與民用工業、電子技術等領域,市場前景廣闊。“兩區”搶抓發展機遇,全力支持源翰科技落戶,為企業提供“交鑰匙”工程。企業副總經理單光宇說:“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3個月,我們只需‘拎包入住’,這樣的營商環境給了企業更強的發展信心。藍寶石項目計劃投資10.8億元,現在已經完成2108萬元的營業收入,年底有望突破9000萬元。”
在新興產業的引領和帶動下,中北高新區今年的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70%。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將以藍寶石項目為代表,聚焦新材料,搶占產業發展前沿,打造全國知名的新材料產業集群。以喆航直升機、科比特無人機、遠望神飛無人直升機等項目為代表,聚焦智能制造,全面推動工業自動化、信息化,培育國內領先的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在“求變求新”的強大牽引下,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
人才高地
在省校合作中“引才聚智”
無論是傳統產業的“固本”,還是新興產業的“求新”,人才保障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關鍵因素。坐落在科技創新園的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將成為聚能、聚才、聚力的一方人才高地。
面朝汾河,背靠中北大學和二龍山,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風光無限。“學院主體建筑已經完成了80%,部分樓座的裝飾裝修正在加快施工。”項目負責人陳曉汾說。
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是開展省校合作的一項具體實踐。首期規劃面積為15.24平方公里,主要依托中北大學、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等高校資源,致力于打造集研發中試、成果轉化、教育生活、醫療康養于一體的創新型深度融合聯合體。
省校合作為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的發展打開了“引才聚智”之門。“兩區”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推動企業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開展項目攻關、人才培養、共建研發中心等合作。在人才與科技的帶動下,太鍋集團、金山磁材等企業的年產值實現了兩位數甚至三位數的增長,“引才聚智”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尖草坪區委書記、中北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盧俊峰說:“省黨代會提出‘把重點建設太忻經濟區作為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加快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發展群的北引擎。’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將深入貫徹、搶抓機遇、擔當作為,爭當全市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北引擎、轉型升級的主陣地、互聯互通的橋頭堡,全面融入太忻經濟區建設重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