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91,日韩脚交footjobhdboot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电影

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今日聚焦

凡困必幫有難必救 民政部門為困難群體擎穩"救助傘"

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張波 2021年12月08日 07:14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我市民政部門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逐步筑穩凡困必幫、有難必救、應救盡救、應保盡保的社會救助格局,讓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逐步提升。

  筑牢基本民生底線 讓救助更暖心

  2021年,根據市委、市政府“把民生底線兜牢兜實”的要求,相關部門加強聯動、多措并舉,主動對接困難群眾需求,進一步夯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為社會筑牢基本民生底線。

  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再次提升:城市低保標準和六城區農村低保標準由700元/月提高到730元/月;三縣一市農村低保標準由580元/月提高到610元/月。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統一提高為11388元/人/年。據10月份數據統計,我市城鄉低保對象3.72萬戶、5.47萬人,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3.54億元。一項項惠民政策、一筆筆惠民資金及時落實,向困難群眾傳遞著黨和政府的溫暖。

  各鄉鎮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為因突發困難無法維持基本生活的居民提供臨時救助申請;加大低保、低收入群體等支出型貧困群體的救助力度;對急難型救助對象實施“先行救助”。今年以來,全市共救助城鄉困難群眾7.57萬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4240萬元,及時有效地緩解了困難群眾生活。

  更多暖心救助,體現在困難群體的生活細節中。

  年逾七旬的低保老人白大爺,每天上午都會到水西關附近的一家牛奶直銷店,憑著手中的“愛心奶”卡,免費領取一盒牛奶。“生活在太原太幸福了,每天喝一杯‘愛心奶’,暖胃又暖心……”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愛心奶”工程是市政府2021年的民生實事之一。從2020年1月起,我市協調各方資源為五類特殊困難群體發放“愛心奶”,年度支出3000余萬元。每人每天一盒奶,2.5萬盒“愛心奶”匯聚在一起,溫暖了一座城。

  為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我市對六城區享受集中或區域供熱的城市低保戶和特困對象給予供熱補助。9月10日前,今年的補助資金已全部發放到位。家住杏花嶺區的陳師傅說:“感謝政府的關心,手頭一下子感覺寬裕了!”據了解,根據受助對象住房面積、供熱方式和受助群體的不同,民政部門給予每戶150元至920多元不等的供暖補助,總數約2000萬元。

  2021年以來,全市民政系統黨員、干部,以責任到人到戶的方式,對全市各類特殊困難群體和救助對象展開走訪慰問。截至目前,共走訪4409人次,支出資金60.9萬元,先后解決政策問題126個,解決個案問題291個。民政部門還專門印制了“太原市民政局困難群眾救助暖心卡”4.5萬份,幫助困難群眾進一步了解黨的社會救助政策。

  嚴格執行各項政策 讓救助更規范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夯實筑牢基本生活保障底線,避免因“脫保”“漏保”造成規模性返貧,民政部門對全市已脫貧人口、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突發嚴重困難戶開展了排查,將符合條件的7796人納入了低保,400人納入特困,對4624人給予了臨時救助。

  民政部門持續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圍繞社會救助政策清理、兜底保障脫貧人口、疫情防控等相關救助政策落實、低保金管理發放不規范問題、巡視審計專項治理發現問題、信訪事項化解以及經辦服務作風問題“回頭看”;在提升社會救助精準度、兜底保障精準度、急難救助能力、救助資金使用效能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化解能力,提升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認真落實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殘疾人兩補,孤兒、事實無人扶養兒童等各項社會救助和福利政策,確保各項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每一個服務對象手中。

  主動對接困難群眾 讓救助更及時

  民政部門通過建立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全面推動“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優化審核確認程序等措施,讓救助服務越來越便民: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相繼實現了網上申請審核確認,婚姻、殘疾等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等相關證明材料改為數據共享;社會救助服務熱線與“12345”政府服務熱線實現并行接聽、及時為群眾解決合理訴求……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腿”,“主動幫”正在成為現實。

  陽曲縣的低保審核確認權限全面下放到鄉鎮,低保戶申請審核低保救助不再需要到縣政府,在家門口就能辦理。

  為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社會救助申請受理窗口在全市99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實現了全覆蓋,目前正在向社區延伸,已經陸續建立了849個社區受理窗口,極大地方便了受助群眾。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在社會救助中承擔起了重要角色,他們把走訪轄區內留守兒童、獨居老人、殘疾人、重病患者以及外來人員等群眾列為日常重點工作,及時掌握其就業、收入變化、受災、大病、喪葬等情況,對需要救助的困難家庭和個人,及時幫助其進行救助申請。

  逐漸推行的購買第三方社會救助服務,極大解決了基層社會救助部門人員力量不足的難題。據了解,全市10個縣(市、區)累計投入社會救助資金404萬元購買第三方服務,協助開展救助家庭調查、索證、審核、個案處理等相關工作,讓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實現了“加速度”。

  數字賦能民生服務 讓救助更精準

  隨著“互聯網+政務”和“互聯網+服務”等智能應用體系的普及,運用智能互聯技術推動基層公共服務,社會救助越來越精準化、智能化。

  家住小井峪的陳女士,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用手機下載App“我的太原”,輕輕點擊操作,屏幕上很快出現自己的低保信息。民政部門在“我的太原”App、太原市民政局官網推出低保查詢、公示欄目,為困難群眾查詢救助提供了便利。同時,太原市民政局還在全市開展低收入人口摸底排查和信息采集,一旦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立即啟動救助程序,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獲得相應的救助。截至目前,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已入庫信息7565戶、16272人。

  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為切實將符合救助條件的殘疾人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范圍,我市正在對全市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中一級、二級重度殘疾人和三級智力、精神殘疾人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情況開展排查,截至目前已排查3.2萬人,其中已納入或正在安排納入低保1.1萬人,已納入或正在安排納入特困1123人。

  為維護國家社會救助政策的嚴肅性,確保社會救助的公平、公正,今年我市正式啟動社會受助對象銀行信息核對工作,對救助對象進行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的核查,截至目前已實現20部門38項數據的信息核對,接受信息核對42438戶次、86368人次,下發核對報告38863份。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項工作有效解決了過去社會救助對象家庭收入核算難、家庭財產認定難的問題,提高了救助認定的精準度,最大程度避免了“漏保”“錯保”等情況的發生。

(責編:田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汇| 双流县| 阳朔县| 玛纳斯县| 巨鹿县| 龙游县| 土默特右旗| 井研县| 罗山县| 清水河县| 高邮市| 双鸭山市| 晋城| 寿光市| 湖州市| 大足县| 东海县| 大新县| 岱山县| 綦江县| 汝南县| 澄江县| 图木舒克市| 丰都县| 安龙县| 岳普湖县| 浦东新区| 新安县| 北流市| 仙桃市| 集贤县| 灵武市| 宁远县| 松江区| 白朗县| 朔州市| 汝南县| 奎屯市| 土默特右旗| 惠东县| 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