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通快遞員小羅搬運大件快遞時,不小心擠傷了手。他打開手機上的“太原工會”APP,查到附近的一家愛心驛站。在驛站內,工作人員幫小羅消毒并包扎好傷口。今年10月份以來,市總工會啟動數字化愛心驛站管理平臺建設,讓愛心驛站這個戶外工作者的“第二個家”找起來更方便,服務更貼心。
為更好地服務我市10萬余名戶外勞動者,市總工會從2016年起累計投入350萬元建設愛心驛站,解決他們飲水難、熱飯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63個各具特色的愛心驛站。今年以來,全市愛心驛站累計開展服務10余萬人次。
為給戶外勞動者提供更便捷、優質的服務,市總工會今年11月通過“智慧工會”系統,推出智能化、平臺化、數字化的愛心驛站管理平臺,為愛心驛站的管理和使用開啟新模式。“過去,找愛心驛站得向附近的居民打聽,不熟悉周邊的路還真不好找;現在,只要打開APP,立即能顯示附近愛心驛站的具體位置。”盡管有十余年快遞從業經驗,小羅熟悉的愛心驛站也就兩三家。自從愛心驛站管理平臺上線后,他隨時可以找到最近的站點。
新建路南沙河附近的愛心驛站負責人常芳芳告訴記者,站點建成以來,常來的戶外勞動者相對固定,主要是附近的環衛工人、交警和快遞員等,自從智能化管理平臺上線后,生面孔明顯多了,到站點休息的人數增加約三分之一。
在163個愛心驛站中,有60個是掛牌“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的站點,服務項目比一般站點豐富一些。常芳芳負責的愛心驛站即掛牌站點。站點服務區細分為就餐區、休息區、閱讀區、充電區等,配備有冰箱、微波爐、飲水機、消毒柜等電器,以及口罩、常用藥品、急救耗材,還有一次性雨衣、鞋套等。“從手機上,人們可以查到各個站點的具體服務設施配備和自己需要的服務內容。”常芳芳說:“各個站點的配備并不是統一的,根據附近服務人群的特點各有側重。”
對于市總工會愛心驛站管理部門來說,通過管理平臺實時掌握各站點的運行情況,可以適時調整服務項目和物資配備,更好地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不久前,愛心企業向市總工會捐贈一批羊絨衫、羊絨褲、圍巾、手套等保暖衣物。市總工會將愛心驛站管理平臺當成發放渠道,快遞員、網約車司機、外賣配送員等新業態勞動者可以到愛心驛站免費領取保暖衣物。目前,大部分保暖衣物已經發放到位。市總工會保障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相對于過去聯系企業、確定發放對象的傳統方式,通過智能化管理平臺,可以更公平、及時地將這些保暖衣物發放到有需要的人員手中,同時節約時間、人力和物力。
“目前,愛心驛站管理平臺仍在建設中。”市總工會保障部負責人表示:“我們會根據實際運行情況調整和完善管理平臺,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更加智能、高效、便捷和舒適的保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