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專業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務平臺哈啰出行發布其基于兩輪出行業務的“兩輪用戶安全體系”(Hello Riding Safety System,簡稱“HRSS”)。其中,共享兩輪業務將從騎行安全、電池安全、衛生安全、信息安全等維度全面保障用戶的安全權益。

哈啰出行兩輪用戶安全體系(Hello Riding Safety System,簡稱“HRSS”)
目前哈啰出行旗下有共享兩輪業務和家用兩輪電動車業務,覆蓋全國超4億用戶。截至2021年底,哈啰單車及哈啰助力車已進駐全國超450個城市(含縣級市)。
作為國民級出行工具,成立五年來,哈啰出行力爭多維度、全方位構建用戶安全體系,通過包括提升車輛安全設計,應用剎車、坐墊傳感等多項安全專利技術,以及提高路面車輛維保率等一系列手段,降低事故發生率,維護用戶的安全權益。
截至2021年底,哈啰在兩輪出行安全方面共申請專利達155件,已授權專利84件,涉及車架/車把/車鎖、電池/電柜、坐墊防飛車等技術。
智能頭盔+人臉識別:顯著降低騎行事故率
哈啰出行用戶安全專家介紹,哈啰搭建用戶安全體系的大邏輯是從“降發生+降危害”兩個維度展開。“降發生”,是指通過提升車輛安全設計、嚴把上游供貨質量、提升車輛維保率等一系列手段,降低用戶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降危害”,則是通過如智能頭盔、人臉識別、跌倒報警等安全科技,減輕用戶在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時的人身受傷害程度。

哈啰出行用戶安全專家通過對多起案例分析發現,佩戴頭盔可以顯著減輕用戶在發生安全事故時所受的傷害
以共享智能頭盔+人臉識別為例,用戶可通過哈啰APP開啟車輛鎖和頭盔鎖,并按APP要求進行人臉識別。人臉識別包括身份識別和頭盔佩戴識別,前者需確保騎車人與賬號所有者一致,避免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騎行;后者需要用戶在頭盔解鎖后,從車籃取下頭盔并佩戴——若未佩戴頭盔,人臉識別系統會提醒用戶,并讓車輛無法啟動。

若用戶未佩戴頭盔,人臉識別系統會提醒用戶,并讓車輛無法啟動
佩戴頭盔可顯著減輕用戶在發生安全事故時所受的傷害。哈啰出行用戶安全專家通過對多起相關案例的分析發現,佩戴智能頭盔后,用戶因頭部受傷意外事故導致死亡案件數量下降達90%。以長沙市為例,在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通過佩戴智能頭盔,用戶安全事故數量從2020年的全年累計20起下降至2021年的3起,整體安全事故率降幅達85%。
車輛用電安全也是不可小覷的重要模塊。近年來,非標電池爆炸引起的火災事件頻發。為了保證用戶騎行過程中的電池安全,哈啰對用電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從源頭設計,確保每一塊電池都是符合新國標的合規電池;同時,匹配CQC認證的換電柜進行電池的統一充電管理,并對倉庫開啟24小時可視化線上管理。此外,哈啰匹配數萬名運維小哥進行路面巡檢,一旦發現問題電池立即處理,確保用戶及倉管用電安全。
關注騎行衛生安全:車輛標準化消毒+抗菌把套

在哈啰兩輪用戶安全體系(HRSS)中,衛生安全模型結合了硬件技術(抗菌把套)、出庫標準化消殺、路面消毒等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作為共享出行服務的運營者,哈啰一直思考如何更好地保障用戶的衛生安全。在哈啰兩輪用戶安全體系(HRSS)中,衛生安全模型結合了硬件技術(抗菌把套)、出庫標準化消殺、路面消毒等內容。
哈啰騎行全國運營總監劉濤介紹,哈啰對于共享單車和共享助力車的衛生有嚴格要求,集中體現為“三重消殺”:第一重是出庫消殺,指共享單車在出庫之前會進行單車的高壓沖洗和車身消毒程序,只有完成以上流程才能正常投放到路面上;第二重是無差別消殺,指路面運維小哥會在日常工作中對共享單車不分品牌的無差別消殺,其中包含其余品牌的共享單車和社會車輛;第三重是集中式消殺,指個別地區會根據當地的政策要求和抗疫節奏針對重點片區及地段進行集中式消殺。
抗菌把套則是在手把制作過程中添加干擾物質粒子。經專業機構檢測,大腸桿菌、金色葡萄球菌抗菌率可達99%。
“在抗擊疫情的大背景下,我們會持續加強車輛的綜合消殺工作,持續推出科技產品保障用戶衛生安全。”劉濤表示。
將用戶隱私安全作為業務發展基石,建立全生命周期數據安全體系
個人信息保護關系著每一個人的權益。去年11月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國內首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專門法律,企業也高度重視用戶的信息安全。
哈啰所構筑的兩輪用戶安全體系,其底層基石也正是用戶信息安全。在《個人信息保護法》出臺前,哈啰就已遵照相關要求,確保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合理必要、規則明示、用戶授權等原則。如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必須按照“最小夠用”原則,除了在用戶同意的服務條款以及法定的準則規定的情況下,未經用戶授權不收集、使用、共享、轉讓、披露與用戶個人身份有關的資料。此外,哈啰不會向政府監管部門之外的任何第三方機構上報數據,也不會采取任何形式的數據合作。
哈啰出行信息安全事業部負責人李超表示:“數據安全及個人隱私保護已成為哈啰出行業務發展的基石。公司內部目前已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安全體系,在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共享和銷毀等環節建立了相應的安全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