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新聞縱橫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牢記囑托 山西答卷·太原篇】“特優”繪就豐收畫卷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司勇 2022年08月11日 08:58

陽曲縣青草坡花海。市農業農村局提供

  8月季夏,地里的谷子正在盡情地吸收陽光、雨露,為秋日的輝煌積攢能量。陽曲縣泥屯鎮石家莊村村民胡東玉看著地頭正在抽穗的谷子,眼中全是喜悅。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胡說:“今年雨水足,谷子價格也不賴,看樣子又是一個豐收年。”

  我省山多地多、地貌多元、氣候多樣,這種獨特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發展城郊型現代都市農業和有機旱作農業為主攻方向,在發揮特色農業優勢上做文章,重點發展特色雜糧產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現代化提供了助力。

  特色產業 脫貧利器

  “陽曲小米”是地理標志產品,陽曲縣高度重視谷子產業發展,堅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綠色發展、整體推進;市場導向、主體運作;政策推動,示范引領”的原則,今年谷子播種面積在4萬畝以上。2018年,陽曲縣的有機旱作谷子被列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縣建立了省級谷子千畝封閉示范片1個;縣政府落實資金640萬元,建立了2個縣級核心示范片、2個萬畝以上重點鄉(鎮)、8個鄉級核心示范區。該縣還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點示范,重點推廣以抗旱優種、全膜雙壟溝播、有機肥替代技術、新型肥料應用、綠色防控為主的集成新技術,形成涵蓋不同生態區域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模式。

  品牌建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目前,陽曲小米每公斤售價比2016年上漲了三四元,全縣農民人均增收近千元。下一步,陽曲縣將繼續發展小米深加工,開發小米酒、小米醋、小米營養粉、小米方便粥、小米新制品,讓好小米賣出好價錢。

  地處呂梁山區的婁煩縣,氣候干燥涼爽,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是全省馬鈴薯最適宜生長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婁煩縣成立領導組,制定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出臺馬鈴薯脫毒種薯推廣補助辦法。

  婁煩縣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五個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之一,該縣以馬鈴薯特色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以品牌創建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在政策保障方面,婁煩縣出臺馬鈴薯產業全覆蓋項目實施方案,對馬鈴薯無公害生產基地補助200元/畝、綠色基地補助300元/畝,有機基地補助500元/畝。

  近年來,婁煩縣大力度推進馬鈴薯產業全覆蓋項目,重點發展5萬畝有機旱作馬鈴薯種植,項目覆蓋全縣8000戶2.3萬余人,其中包括建檔立卡群眾1.2萬人,可實現年人均收入1887元。2021年,婁煩馬鈴薯走出國門,出口東南亞2萬噸。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目前,婁煩馬鈴薯產業實現了由普通薯向脫毒薯轉變,提高了單產能力;由傳統種植方式向高產栽培技術轉變,提高了馬鈴薯產業化水平;由商品薯種植向種薯種植轉變,提高了附加值,小土豆已經成為脫貧致富的“金疙蛋”。

  調整結構 銷路不愁

  我市是傳統的小雜糧生產區之一,谷子、高粱、馬鈴薯、蕎麥、大豆等品種資源較為豐富。雜糧產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支持馬鈴薯、谷子、高粱、藜麥等特色雜糧產業發展。創建了婁煩縣省級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全域發展馬鈴薯有機旱作產業。創建了3個萬畝生產基地、1個科研示范基地和1批有機旱作示范片,推廣有機旱作技術,促進雜糧產業提質增效。為提高農民種植雜糧防風險的能力,小店區、古交市實現了雜糧險全覆蓋,陽曲縣和婁煩縣開設了谷子種植保險。

  2020年,我市創建谷子百畝示范區15個,推廣谷子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及其配套集成技術體系,打造全市新的糧食增長點,推進高粱新品種引進及高產集成技術試驗,建設項目試驗基地4個。2021年,完成糧油綠色增產增效基地建設2000畝,推進有機旱作“張雜谷”系列新品種的引進及高產集成技術試驗,建設項目試驗基地4個。通過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推廣,提高良種普及率,促進了雜糧產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目前全市從事雜糧產業的龍頭企業有16家,包括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7家。其中藍頓旭美作為全市雜糧行業最大的龍頭企業,是全球唯一一家“馬鈴薯全產業鏈”運作的大型綜合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達25億多元。

  水塔、紫林、東湖等食醋龍頭企業搶抓山西旱作高粱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的建設機遇,培育釀醋高粱專用品種,發展集中連片高粱種植,升級釀醋加工設備,開發多元釀醋產品,全鏈條推動高粱生產、加工、釀造、流通一體化發展。

  此外,國禾天元、汾東雜糧、綠色山區等企業,引進和選育優良新品種,應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加工轉化率逐年提升,2021年企業年利潤均達到300萬元以上。

  目前,紫林、汾東雜糧、綠色山區、金大豆、國禾、老陳醋集團、農合盛、萬農等8家雜糧加工企業,聯合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組建產業化聯合體,輻射帶動了35904戶農戶。2021年,聯合體營業收入總額達19.8億元,農戶戶均收入額達2萬余元,實現了企業農戶雙豐收。

  特色引領 都市農業

  截至2021年底,我市人口數量為539.1萬人,城鎮人口占比近9成,而全市耕地面積在200萬畝左右,是典型的大都市、小農村。要想在一畝三分地上發家致富,單靠種植糧食作物是不行的。近年來,我市以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打造以田園綜合體為主要形式的百里汾河高效農業綜合體,依托大都市,走出了都市農業特色化發展道路。

  7月25日,頭伏最后一天,小店區劉家堡鄉王吳村舉行第六屆羊湯節暨葡萄采摘活動,村民敲鑼打鼓歡迎市民前來品嘗、采摘。

  近年來,王吳村立足自身實際,搶抓發展機遇,以“產業基礎、農耕文化、飲食文化、人居文化”為依托,連續舉辦六屆羊湯節暨葡萄采摘節,推介本村特產,推動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文化融合發展,蹚出了一條田園綜合體發展新路子。村民王保衛承包了4個葡萄種植大棚,一年收入差不多有20萬元。

  如今,小店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園區引領、片區發展、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深入推進城郊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建設,高質量建設溫室大棚2萬畝,蔬菜年產量突破22.8萬噸,年產值達5.6億元,“一村一品”蔬菜專業村初具規模。小店區還聚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扎實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高標準打造了3個示范標桿性美麗宜居示范村和2個優化提質型美麗宜居示范村,全區規模以上休閑農業園區超過20個。

  近年來,我市在杏花嶺區、迎澤區、小店區等東山沿線,發展養生養老、休閑度假、科普教育、溝域經濟等新業態,打造東山休閑農業翼。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推進人文歷史、自然景點與農業休閑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休閑度假、旅游觀光、創意農業、農耕體驗、旅游村落等西山休閑農業翼。清徐縣圍繞醋都、葡鄉、“菜園子”,建設一二三產循環發展示范區。古交市打造了精品小雜糧和中藥材生產示范區。清徐縣、婁煩縣、陽曲縣、古交市選育新品種、集成新技術、配套新設施,打造了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區。全市特色農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

(責編:鄢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全椒县| 五原县| 康定县| 沙坪坝区| 信宜市| 乐平市| 大兴区| 舟曲县| 阳谷县| 阿图什市| 金乡县| 维西| 东丽区| 兴国县| 奉化市| 信阳市| 青阳县| 苍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大姚县| 赫章县| 高州市| 阿荣旗| 博客| 龙海市| 富蕴县| 平舆县| 会宁县| 永登县| 衡阳县| 丘北县| 锡林浩特市| 思茅市| 汽车| 开阳县| 新津县| 崇州市| 上栗县| 如皋市|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