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合肥之行,我切身感受到合肥澎湃的發展動力,深感震撼、深受啟發。”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龐虹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僅用15年時間躋身“萬億俱樂部”,合肥的逆襲是一場“無中生有”“小題大做”的生動實踐,更是區域中心城市戰略躍升的經典范例。
省委賦予太原重大責任和使命,明確提出建設太原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在我市召開的赴合肥西安學習考察總結務虛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韋韜強調,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加快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全面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龐虹認為,合肥“出彩出圈”,離不開堅定融入長三角的戰略方向和科創引領、工業立市的戰略定力。她提出,以“戰略+機制”聚合力量,打造太原模式。
一是立足新發展格局謀定戰略方位。圍繞落實省委書記藍佛安提出的“三大任務”,將太原置身全國大棋局謀劃審視,放大黃河、中部崛起、山西中部城市群等戰略疊加效應,加快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強化戰略對接,依托綜改區、中北高新區等重大產業平臺,努力在國家級新區、自貿區、臨空經濟示范區等戰略平臺上實現“零”的突破,爭取更多政策“蛋糕”,以國家戰略布局提升太原戰略位勢。
二是圍繞落實“六地”定位構建工作矩陣。改變過去規劃和落實“兩張皮”問題,運用“5W1H”等企業管理理念,把“六地”定位任務化、項目化、責任化,制定清晰的路線圖、施工圖,明確“誰來抓”“抓什么”“怎么抓”,以項目支撐任務落實、指標增長和目標實現,把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效果圖”變成“實景圖”。
龐虹分析,“合肥之變”的秘籍在于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了“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的現象級產業地標。她提出,以“產業+科技”融合共鳴,打造產業地標。
一是聚焦產業鏈、搶占新賽道。錨定制造業振興主攻方向,堅定實施“百千萬億”工程,依托太鋼、山西電機、滬硅等龍頭企業培育一批特色專業鎮,深耕不銹鋼加工、電機重機等裝備制造、碳纖維及硅片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大膽布局氫能、儲能、人工智能等新賽道,打造一批真正在全國叫得響的地標性產業,推動太原從傳統鋼城向裝備之都、能源化工重鎮向世界氫都碳谷、原材料基地向新興“硅谷”轉變。
二是拓荒創新鏈、深耕半導體。依托第三代半導體國創中心、第一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和中國科學院太原煤化所、中電科等創新主體,大力培育戰略科技力量,暢通“實驗室—生產線—市場”的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加快中電科二所第三代半導體全面產業化,打造千億級半導體產業鏈,實現創新水平和產業能級同步提升。
龐虹認為,合肥作為“最牛風投城市”,以一次投資,引一個龍頭、帶一串鏈條、興一片產業,為太原破解資金要素制約、項目精準決策提供了范例。她提出,以“基金+運營”賦能蓄勢,發揮乘數效應。
一是打造“基金叢林”,放大社會資本。加快推進國調(太忻)產業基金組建,構建由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創投基金、產業基金等組成的基金群,突破重大產業項目引進的資金瓶頸。吸引省內煤炭收益參與產業基金運作,減少“肥水外流”。同時,依托六城區金融資源、樓宇空間,建設業態完整的市場化金融集聚區和基金樓宇,打造金融服務生態。
二是打造“最強大腦”,培育三支專業鐵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人盡其才、事盡其能。培育一支專業化產投平臺隊伍,彌補我市現有國資平臺在新興產業領域的投資短板;一支專業化園區運營隊伍,在中北高新區等開發區復制合肥中安創谷經驗,打破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的管理模式;一支專業化項目咨詢隊伍,以市場眼光謀劃項目,開展盡職調查、評估論證,提高投資決策專業性和科學性。
“我們將把壓力變為動力,直面差距、奮起直追。”龐虹對記者說:“不是最好就對標最好、學習最好,用他山之石擦亮太原招牌,在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全面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中作貢獻、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