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澤公園植物上的“身份證”。
正值春節賞花觀葉季,4月12日,記者走訪時發現,迎澤公園為一些植物配置說明牌,通過科普的形式,讓市民游園觀花賞葉時看得更明白。
“這是什么花啊?看樹上掛的牌子,原來是榆葉梅,真是很難辨別。”市民李先生說。走進迎澤公園,市民驚喜地發現,園內的諸多植物上都掛著專屬“身份證”。走進公園中心,植物品種尤其豐富,丁香、水栒子、白皮松、碧桃、金玫瑰、紫薇、西府海棠……小小的區域里聚集著十幾種植物,如果沒有說明牌,普通人還真難以認全這些品種。在公園步行道兩側是成片的植物種植區,臨近步道的位置也掛上了植物說明牌,讓路過的市民一目了然。
“這下好了,二維碼掃一掃,樹木信息都有了,不用怕誤導孩子了。”在公園陪孫子散步的市民劉先生說,公園里樹木種類多,有些植物看起來相似,其實是完全不同的種類,孩子對一草一木充滿好奇,他時常被問得答不出話。
植物說明牌上的內容十分豐富。除了常規的植物名稱、科屬外,每一個說明牌上都附有一個二維碼。記者拿起手機,用微信掃一掃銘牌上的二維碼,手機即打開了更詳細的介紹頁面,內容包含了柚木的形態特征、生態習性、功用習性等信息,可以進一步了解植物的產地、分布、花果的特點等內容。“一個小牌子,內容豐富,形式也很直觀,通俗易懂。”經常來逛公園的王女士對科普說明牌贊不絕口。
(責編: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