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澤公園棧橋荷影、碑林公園三晉文脈、雙塔公園凌霄盛景、狄仁杰文化公園千年古槐……近年來,我市大力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公園綠地面積5530.9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85平方米。已建成綜合性公園21個、社區公園50個、專類公園17個,街頭游園(廣場)278個,“推窗見綠、步行入園”已成為太原人生活新常態,尤其7座“歷史價值公園”更是其中的瑰寶。
繽紛夏日,迎著朝霞夕陽、循著縷縷花香、聽著鳥鳴蛙叫,一起走進歷史價值公園,感受歷史厚重、文脈傳承、夏花絢爛……

-雙塔博物館-雙塔公園:永祚傳承遠
雙塔寺又叫永祚寺,始建于1599年,宣文佛塔和文峰塔蓬勃向上,兼容并蓄,是美麗太原的城市標志,是國家、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旅游景點。
雙塔公園圍繞永祚寺、革命歷史紀念片區、綜合性公園三大功能,以“讀歷史、強信念、受教育、賞美景”為主題,打造可學、可望、可行、可游的雙塔盛景。園內有上世紀60年代備戰時期留存的地下人防設施,解放戰爭時期的碉堡遺跡,高君宇雕塑等紅色紀念地和歷史文物。
-晉祠園林中心:奇花異草香
晉祠園林中心位于晉祠風景名勝區內,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在陳家息廬、周家在田別墅、陶然村三處民國時期私家別墅的基礎上,經過多次大規模改擴建而成的。
園內栽種300多種、4000余株名貴花木,形成亭臺樓閣、蓮池水榭、奇花異草、古樹名木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園,是文物旅游資源中的璀璨明珠,是三晉文化歷史的窗口。
-迎澤公園:十景人人夸
6月27日上午,迎澤公園西南側棧橋上,十幾名身穿旗袍的中老年模特在荷花池邊留影打卡。池內荷葉婉轉蔓延、接天鋪陳,荷花星星點點,風吹搖曳。
迎澤公園,因位于古太原城迎澤門外而得名,是省城人民休息游覽、節日集會、文娛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著名的“迎澤十景”除了棧橋荷影外,還有藏經松雪、七孔觀魚、長廊煙霽、湖心望月、清臺鐘古、晉商古韻、鳳池仙境、牡丹醉春、銀杏葉雨等,一年四季各有景致。其中,藏經樓始建于公元1185年,于1960年整體搬遷到迎澤公園,2000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牡丹亭1957年隨園興建,為全木結構建筑;新北門錦繡太原牌樓建于2009年,是太原市新地標性建筑。

-碑林公園:書法碑刻精
“傅山,明末清初道家學者、書畫家、詩人、醫學家……”6月26日下午,幾個中小學生在碑林公園參加“小小解說員”的培訓。在傅山書法碑刻作品前,他們認真了解傅山生平及其書法藝術特點。
碑林公園是展示明清兩代歷史文化名人書法藝術的重要場所,榮獲國家重點公園,省、市五星級公園,國家2A級旅游區等殊榮,園內傅山碑林收錄傅山書法碑刻作品146幅、222通,三晉碑林現藏168位明清兩代書法家181幅、196通書法碑刻作品,是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的文化標志。

-狄仁杰文化公園:古槐是最美
狄仁杰文化公園是為保護一株千年古槐而建,據《陽曲縣志》記載,明朝崇禎時期的吳元輔、清朝康熙年間的周令樹和戴夢熊分別對狄公祠進行過修繕和擴建,留存至今的《狄梁公祠碑記》證實這里就是狄仁杰故居。2002年,公園東南角出土的“狄梁公故里碑”的碑趺——赑屃是最好的歷史見證。
公園的“鎮園之寶”是一株1300多年的古槐,相傳為狄仁杰母親手植,2023年該古槐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古槐”之一。
-文瀛公園:崢嶸歲月稠
文瀛公園始建于明清時期,距今已600多年,文化厚重、典故深遠。園內有多處國家級、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為國家級保護單位;以文瀛湖為中心,環湖古跡、歷史遺存于一體的“太原文瀛湖辛亥革命活動舊址”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革命烈士紀念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紀念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德育示范基地”;崇德廬石刻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建筑是山西歷史的濃縮和見證。

-龍潭公園:大鼎問春秋
龍潭公園前身是太原動物園,2003年,動物園搬至臥虎山后在原址基礎上改建龍潭公園。園內放置有紀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而鑄造的春秋大鼎,展現了古老并州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極強的地域文化特征,標志著勤勞智慧的太原人民正將這座古城逐步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