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太原新聞

聚焦多元需求 繪就溫暖底色

——記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杏花嶺區職工新街街道黨工委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記者 李杰華 2024年07月09日 06:54

  “群眾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通過熱心耐心細心解決居民訴求,開展貼心服務,讓轄區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家門口的幸福’。”這是杏花嶺區職工新街街道黨工委書記高明錄經常說的話。

  近年來,杏花嶺區職工新街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圍繞“服務就是最好的治理”理念,充分發揮黨組織動力主軸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聚焦群眾多元需求,關注“一老一小”重點群體,建強服務陣地,切實提升服務“硬舉措”與“軟實力”,繪就民生溫暖底色,打造幸福鄰里共同體。

  用心護航“小朝陽”

  職工新街街道轄區新街南二巷,一條不太起眼的小路,卻是杏嶺實驗學校和職工新街小學師生上下學的必經之路。這里曾是一條坑坑洼洼的砂石路,最窄的地方甚至不足3米,每逢上下學,水泄不通。不少居民向街道反映,希望盡快解決。

  “這條路只有一半屬于我們街道管轄,而且產權不屬于杏花嶺區政府。”高明錄迅速組織人員走訪調查。這條路的產權單位,因資金等原因,遲遲無法妥善解決問題。

  “民有所呼,我必所應”。職工新街街道黨工委把修路確定為今年重要的民生實事之一,利用多年建設的“黨建聯席會”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機制,組織相關單位一起商討解決辦法。

  一次次的商討、推進,今年4月,道路動工改造。如今,砂石路變成了柏油路,路兩邊也清理得干干凈凈。多方鋪就“平安路”,讓家長和孩子們更放心、更安心。

  用情溫暖“夕陽紅”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是牽動億萬家庭的重要民生關注。被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中央級媒體報道過的“窗簾行動”志愿者項目,就是在職工新街街道迎春社區孵化并全國推廣的。

  93歲的謝淑英老人是迎春社區的獨居老人,與街道轄區志愿者結隊三年有余。志愿者們每天早晚會到老人樓下,查看家里窗簾有沒有按照約定拉開或者關上。一旦有偏差,他們會立即前往查看。老人平時生活中有些什么需要幫助的地方,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也會積極解決。“響應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號召,我們積極參與到窗簾行動當中,得到了更多群眾的認可。”迎春社區黨委書記王建梅說。

  如今,這項志愿者活動覆蓋了職工新街街道各個社區,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和社區工作人員加入,一股股暖流匯聚成溫暖之河。

  探索服務新模式

  2020年,位于北沙河南沿岸的賽馬場區域黨群服務中心正式投用,這是職工新街街道服務周邊居民的平臺。黨群服務中心面積近3000平方米,共有3層17個功能室,涵蓋基層黨建、政務服務、便民服務、文體活動4個方面的服務內容,輻射轄區9個社區、6萬余名常住居民,其中有2萬余名是老年人。

  依托黨群服務中心,職工新街街道積極探索服務“一老一少”的新模式新途徑。2021年1月,主動對接山西老年大學,在這里創辦全市首家開在區域黨群服務中心的山西老年大學分校。寬敞、舒適、便利的學習環境,長期開設書法、聲樂、舞蹈等課程,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暢享“一站式”服務。與太原市圖書館合作,開設城市書房,為周邊群眾提供智慧化閱讀服務。組織青少年兒童擔任小小志愿者,助力基層治理,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李鳳梅是舞蹈愛好者,帶領一些志同道合的居民成立了“鳳隆秀舞”藝術團。近兩年來,她在中心排練之余,還參加了“織心大姐”等志愿活動,經常為各種志愿活動出謀劃策。越來越多像李鳳梅這樣的老年人在這里發揮余熱,有效打通服務黨員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凝聚了人心、匯聚了力量。

  在“一老一少”的共同努力下,職工新街街道被評為2023年度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責編:張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坛市| 赤峰市| 安福县| 乌兰浩特市| 武川县| 报价| 贡山| 青阳县| 磴口县| 茌平县| 香港| 玉林市| 石狮市| 澄迈县| 修水县| 河源市| 吐鲁番市| 嘉义市| 曲水县| 嘉义县| 雷州市| 荆州市| 太谷县| 平陆县| 泾源县| 广汉市| 新晃| 奉贤区| 赤城县| 德昌县| 吉木乃县| 绥芬河市| 峨眉山市| 南靖县| 汉川市| 惠东县| 增城市| 浠水县| 长宁县| 丰顺县|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