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利店即人間煙火。早晨趕時間上班,三明治牛奶等隨意選還可加熱;做飯臨時沒有油鹽醬醋,下樓即可買到;晚上散步累了,拐個彎即可買瓶水喝;夜里急需打印,掃碼即可自助打印……
在太原,小小便利店已滲透大街小巷,扎根城市,服務市民。作為貼近消費者生活的零售業態之一,便利店發揮著服務民生、便利消費的重要作用,被譽為“城市之光”,迎接著每位早起的上班族,以及晚歸的夜行人。
2023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太原位列第二,目前,太原已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前三。

隨處可見
閑暇之余漫步太原街頭,會發現小小便利店星羅棋布,每走幾分鐘就能遇到一家,數量多過公交站,并且多數24小時營業。
近幾年太原市便利店飽和度保持在2000余人/店,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約5000人/店,有的城市每2萬人至3萬人才擁有一家便利店。初步統計,太原每300米至500米就有一家便利店。
太原市便利店的起步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太原人楊文斌在經歷了日本和上海之旅后,下決心引入便利店業態;下崗工人金根虎在多年從事酒水飲料批發過程中,敏銳發現便利店蘊含的商機。1996年和2001年,首家唐久便利、金虎便利分別在太原誕生。20多年來,唐久、金虎兩家店不斷擴張,逐步走上發展快車道。
如今,全市已形成唐久、金虎、蘇寧小店、京東便利、美特好生鮮、貢天下等便利店百花齊放的格局。2023年中國便利店前100名榜單中,唐久、金虎分別以2258家與2213家門店數位列第13位和第14位。

應您所需
“幸虧這兒能打印,解了燃眉之急。”夜里近12時,看著打印好的文件,公司白領王麗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她的舒心緣于家附近的一家唐久便利店,這是由支付寶和唐久便利聯合打造的全國首家數字便民店,位于五一路與西華門街西南角。市民在此可享受支付寶優惠價,送洗衣物、回收舊衣、自助打印復印、老年人手機教學等便民服務。
全國首家數字便利店為何落戶太原?螞蟻集團便利店行業數字化服務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便利店已成城市的“新基礎設施”,消費者對其的關注,也從商品售賣逐漸轉移到服務體驗。太原便利店連續多年位列前茅,業內很看好太原。
便利店雖小,卻是衡量城市便利程度和服務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晴雨表,更是一座城市“有溫度”的重要體現。隨著發展的腳步,便利店服務日益增多,買東西、吃早餐、交水電燃氣費、充話費、寄收快遞、共享充電、刷臉支付、打印復印……從便利延伸至便民,太原便利店的服務越來越接地氣,應您所需,應有盡有。

智能加持
傍晚時分,70多歲的趙阿姨走進家門口的金虎便利,點開支付寶,掃描二維碼領取紅包后,愉快地選購貨物。領券、刷臉支付、攢會員積分等一系列動作,王阿姨早已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駕輕就熟。
移動支付誕生后,本土便利店趕上了這一波數字化熱潮。唐久啟動數字化較早,2013年起融合線上線下,建設全渠道銷售網絡,2017年后重點投入支付寶小程序自運營,通過消費券等舉措,2020年線上客流量實現10倍增長。曾經在一次支付寶大促中,唐久一天即發放優惠券超30萬張,覆蓋1/10太原城區人口。工作人員采用電子標簽、傳送帶、手持終端等配套系統,減少了下單、配貨的人工出錯率,提高了精準度。
另一家情況也很欣喜。金虎便利2015年全面接入支付寶支付,交易占比逐年遞增。2018年,支付寶“雙12”創下當年單日最高銷售額。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線上銷售額為平時的20倍。與阿里云合作的數字中臺,實時分析會員購買商品等數據,對總部的采購、備貨、配送等環節進行優化,以保證貨品的接續供應。
數字化轉型創造出新價值,將互聯網與線下零售完美融合,也催生了便利店數字化的“山西現象”。
服務拓展
“現在服務這么多,能刷掌支付、買咖啡……”多年在外工作的李女士近期休假回到太原老家,看著樓下便利店新增的一系列服務,她眉開眼笑:“真是小便利、大服務啊。”
不掃碼、不刷臉、不刷卡、隔空感應,刷掌就能支付!去年冬天,唐久便利上線刷掌支付,注冊開通后,只需將手掌在感應光圈輕輕一掃,支付即可完成,僅用時2秒,方便快捷,去年以來不少店還增加了咖啡、打印文件等。近年來,唐久、金虎逐步轉用更專業的私域運營方式,統一安排門店開設企業微信,通過建立用戶群,快速觸達并服務用戶,也陸續開通了上門送貨服務,并布局社區團購。
“非常時刻,積極應對,全力穩物價保供應。”疫情期間,唐久、金虎成為太原市保障供應體系的骨干企業。積極優化調整、加大庫存、送貨上門等,由于其體量小、經營靈活、貼近社區的優勢,滿足了附近居民的生活需求。
按照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鼓勵商業與物業、消費與生活、居家與社區等場景融合,支持“一店多能”滿足社區居民步行15分鐘內的日常生活和品質消費。
前進的腳步沒有終點。便利店的服務仍在拓展中,未來會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滲透得更深入,為居民和城市提供更多便利、欣喜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