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養,關系民生,情牽群眾,它不是老年人的專屬,還和每個人的生活、福祉息息相關。發展康養的目的是讓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與生活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我市大力發展康養產業,積極推動老齡產業與健康、醫療、文旅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康養太原”品牌,康養新圖景可感可觸:或依托青山綠水的資源稟賦,發力文旅康養,吸引游客前往游玩、體驗;或是深耕健康養老,把“為老服務”四個字鑲嵌到一個個的細節里;或是做細做實醫養結合,托起老人穩穩的幸福……

做大“文旅康養”產業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還有亭、舟臨于一池水中央……位于我市迎澤區郝莊鎮董家莊村的森棲小鎮,由山西東林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董家莊村經濟合作社共同打造,總占地面積5370畝,總建設面積75295平方米,總投資10.6億元。分二期四區建設:一期民宿體驗區、農業休閑區。二期康養度假區、民俗街巷區。
融自然風光、田園生活和休閑游樂于一體的生態特色小鎮——森棲小鎮,成功入選我省第一批文旅康養示范區。一期已基本建設完成,并已植入民宿、餐飲、多功能會議廳、圖書館、書院、農業研學基地、玻璃智能溫室大棚等多業態的功能區。這里不僅是許多老年人康養的心之所向地,也成為我市越來越多年輕人靜享康養慢生活的不二之選。
小橋流水人家、亭臺水榭樓閣,郁郁蔥蔥的林木掩映著造型別致的民宿……“流水潺潺、蟬聲陣陣,草木清香伴著微風拂面而來,目之所及皆是濃厚的綠色,好不愜意!”帶著孩子一日游的程女士,第二次到森棲小鎮時,還召喚了兩個朋友和她們的孩子,大人、孩子都喜歡這里:“山、水、林、草一應俱全,隨意走一走、歇一歇,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康養度假區是森棲小鎮項目重中之重,依托得天獨厚的綠色資源優勢,融入適老化設計,引入國內外先進的醫療健康設備和專業的管理機構,為人們提供基于互聯網云技術的綠色康養服務。目前,該區域生態治理、場地平整、管網鋪設、通訊設施建設、水循環治理等基礎工作已全部完成。服務中心等部分建筑主體已封頂,二次結構施工和剩余康養民宿主體建設已經開始。
今后,森棲小鎮還將打造文化康養、醫療康養、森林康養、溫泉康養、智慧康養、康養旅居等產業鏈,為游客提供全方位康養服務。

做精“健康養老”細節
為老服務,行勝于言。“我們把為老服務精微地鑲嵌進一個個不易被人察覺的細節里。”太原市迎澤區幸福匯文廟康養中心主任李愛玲說。
標準室內門洞寬度一般為80厘米至90厘米。但是,在太原市迎澤區幸福匯文廟康養中心,每一間老人房的入戶門和衛生間門的門洞都被拓寬至1.2米。“能想到加寬門洞的用意嗎?”面對他人的遲疑不語,李愛玲一次次解釋:“這樣能更方便推著輪椅進出。”
室內開關位低至距地面90厘米且專門定制為顏色鮮亮的面板;馬桶比通用尺寸加高5厘米,調整這兩個尺寸的目的如出一轍:“為了老人方便,讓行動不便的老人開關燈更方便;讓老人下蹲、起身更方便。”李愛玲說。
在迎澤區幸福匯文廟康養中心,很難看到兩間一模一樣的房間:壁布顏色和刺繡圖案不同、天花板上燈帶照亮的一方彩色穹頂選材有異、榆木柜上鑲嵌的瓷板畫風格迥異、每一間衛生間的墻壁瓷磚花紋有別……
“每位老人的個性化訴求都值得被重視,他們有不同的喜好,我們就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回應他們的需求。”李愛玲說,她希望入住幸福匯康養中心的老人,能夠有選擇,能感受到被尊重。
88歲高齡的李大爺和老伴入住迎澤區幸福匯文廟康養中心近兩個月。“過去我對康養中心有一些先入為主的看法,入住這里后才發現,這里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非常好!”李大爺說:“房間內每一樣物品的品質都很好,壁布圖案是精美的刺繡,窗簾用色和壁布同一色系,顏色很養眼;伙食很好,飯菜講究營養均衡,很少重樣;活動時間,可以看書寫字;工作人員服務精心周到,尤為難得的是衛生間一直被清潔得很衛生……”
“幸福匯,名副其實!”李大爺的老伴樂呵呵地補充道。

做實“醫養結合”服務
龍城醫養·紡織苑老年幸福院(太原市長青藤老年養護院),是一家以“醫衛+養老”模式,旨在為老年人提供更專業、更優質、品牌化的養老服務。
“入住這里的老人都有剛需。除不接收患有傳染病的老人,這里有很多是患有氣管切開術、冠心病、腦血管等疾病的失能老人,能得到專業醫護人員全天候照護。”龍城醫養·紡織苑老年幸福院院長張麗紅介紹,養護院有2名醫生,6名護士,11個護工,2位廚師,為入住老人提供醫養結合的多方位服務,“比如,有制氧機,能做CT、腹部彩超等。”
每天早上,護士會為每一位老人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下午4時左右,再次為老人測血壓等。“遇到老人出現緊急救護需要,養護院會聯系醫生到老人床前診斷病情并給出相應治療方案。”張麗紅說。
許多入住養護院的老人有進食障礙,廚房工作人員為他們精心制作流食。碳水化合物、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等用破壁機打碎,制作成精準克數的一份份糊狀食物,再由護工給需要鼻飼的老人用灌注器打入胃管中,如果老人家屬提出個性化進補需求,廚房也會配合家屬需求,對食物進行再加工。
醫養結合,“養”是基礎,“醫”是關鍵。“就醫不方便是一些養老機構服務老年人的一大短板,老人住在這里最好的一點是:有醫護人員在身邊。這樣,老人住得安心,子女也放心。”沈女士的父親已在養護院入住3個月,她工作之余會來看望父親,她能感覺到,護士、護工們的服務很用心。
“我們依據每位入住長者的健康狀態,提供不同級別的專業護理照料和健康管理,最大限度滿足他們在院生活需求。”張麗紅說,養護院將通過做實醫養結合工作,不斷提升養老服務品質,守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