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菜籃子工程”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它不僅是一場關于食物的革命,更是一場關于生活美學的探索。
“菜籃子”連著城鄉兩頭,關系民生。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菜籃子”工程高質量發展,“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足、品種豐富、質量提高,較好保障了市場穩定安全供給,也讓我們的餐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蔬鮮菜嫩四季豐盈
天色微亮,小店區劉家堡鄉王吳村的菜農便走進設施農業天橋棚,采摘當天成熟的新鮮西紅柿,隨后打包、裝車。早上7時許,這些口感沙甜的當季西紅柿,便出現在太原市的各大集貿市場。
王吳村村委委員吳晉濤介紹,村里集中流轉土地后,成立了王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設施農業種植蔬菜近500畝。其中,以西紅柿種植為主的天橋棚有35畝,主要是大西紅柿、普羅旺斯等中大果。
走進陽曲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內的農港農業科技示范園,蔬菜種植的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智能化玻璃溫室采用全自動智能控制系統,水肥、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等生長要素,全部由智慧現代化系統控制。全自動的環境控制系統還可以遠程獲取、實時展示玻璃溫室內的所有信息,在無需人工操作干預的情況下通過一系列調節環境的設備,將溫室內作物生長環境調整到最適于生長的狀態……這里,真正實現了智慧農業、智慧管理。
在萬柏林區上南山村蘑菇種植基地,蘑菇一年四季皆可收獲。“我們的香菇供應各大批發市場,味道鮮美,受到大家歡迎!”西山深處,緊鄰“西山一線天”的上南山村山坳里,十幾座大棚依次排列。
“山里溫差大,自然氣候條件好,特別適合香菇種植!”山西泰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農業產業園負責人高保明說。當地種植玉米,有充足的玉米秸稈、木屑、麩皮等香菇栽培的原料,高保明又引進菌棒自動化生產線。如今,香菇日產量已達幾千公斤,穩定地保障各大批發市場需求。
肉食加工全鏈布局
只要下載App,就可以在網上訂貨、跟蹤、收貨、掃碼溯源,收到的貨物是種豬的精子。這是山西豬巴巴種豬育種有限公司搭建的產銷物聯網數據化管理平臺。該公司是與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一家以高端種豬精液生產及種豬銷售為主的新銳養豬企業,年產值達1000萬元。近年來,陽曲縣抓住省市支持生豬養殖的機遇,發揮區位優勢,大力恢復生豬生產,加快生豬產業項目建設。該縣積極爭取各級投資,支持14個生豬規模養殖場新建改擴建。目前全縣年出欄50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達7個,年出欄12.5萬頭生豬的東方希望養殖場今年8月將投入運營。
前不久,全省最大的生豬屠宰項目在清徐縣啟動,該項目可年屠宰生豬100萬頭。項目的主體山西錦繡大象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豬屠宰、飼料生產、畜牧養殖、肉品加工、冷鏈物流于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企業,也是清徐縣畜牧業的重點招商企業和龍頭企業。項目達產后可向社會提供9萬余噸豬肉產品,產品以太原為中心,輻射陜西、北京、上海、河北、甘肅等地。
蛋雞養殖科技賦能
走進陽曲縣泥屯鎮思西村的蛋雞養殖基地,只見一層層雞籠架排列有序、干凈整潔,自動化飼喂系統精準地把雞飼料投放在料槽內,蛋雞競相啄食。雞舍另一邊,一枚枚新鮮的雞蛋源源不斷從雞舍輸出,工人們熟練地對雞蛋進行分揀、裝箱、打包,隨后運往市場銷售。
該基地屬于山西惠之農農牧業有限公司,目前已建設蛋雞舍3棟,養殖區面積7500余平方米。喂料、通風、光照、溫度等工作全部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管控,既節約了人工成本,還減少了工人進出雞場帶入病菌的風險,養殖效益相較傳統養殖有很大提升。目前,該基地有3棟蛋雞舍,存欄達15萬羽,年產雞蛋1200噸。
該公司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推進蛋雞標準化養殖,同時積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周邊農戶進行規模化養殖,促進當地蛋雞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區域經濟和鄉村振興發展。
奶源本土營養直達
在尖草坪區九牛牧業的牛奶灌裝車間,一盒盒鮮牛奶完成灌裝后,在傳輸帶上整齊排列,下線裝箱,隨即被專用冷鏈車第一時間運往市區各個銷售網點,滿足省城居民的消費需求。由于長距離運輸不利于牛奶活性物質的完整保存,所以新鮮牛奶必定來自本土企業。于是,九牛牧業主打“新鮮”戰略,在牛奶的新鮮優質上追求極致。為了新鮮,從擠奶、加工、出廠、運輸到銷售全程冷鏈配送儲藏,2小時即可從牧場直供社區。
位于晉源區北瓦窯村的太原牧冠乳業,是一家有24年歷史的老牌養殖場,是省城繼九牛牧業之后第二家自主生產乳品的本土企業。在這里,每一頭牛都戴著耳標,統一錄入系統,上面記錄著它的出生年月、母親的編號以及健康情況、繁殖情況和產奶情況,做到奶源可追溯。基地共養殖近400頭奶牛,平均日產2噸鮮奶。今年,太原牧冠乳業推出盒裝原味酸奶、草莓酸奶和袋裝巴氏鮮奶,一經上市就收獲了一波熱度和好評,為市民提供乳品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