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今日聚焦

太原寶藏地 飛禽走獸美 230多種動物讓您一次看個夠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 劉曉亮 2024年08月30日 07:51

  你喜歡孟加拉虎嗎,知道白化孟加拉虎是怎么回事嗎?

  你喜歡麋鹿嗎,知道它為什么被稱作“四不像”嗎?

  你喜歡省鳥褐馬雞嗎,知道它還有“同胞兄弟”藍馬雞、白馬雞、藏馬雞嗎……

  徜徉于太原動物園,百獸嘯啼、百鳥翩躚,230多種、2600多頭(只)動物,讓您一次看個夠,充分領略野性之美!

  野趣自然

  太原動物園是野生動物繁殖、異地保護、引種馴化、展出及安全管理、開展國內外動物交換的專類公園,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太原動物園占地面積將近1800畝,建筑總面積8.4萬平方米,根據動物棲息地和種類劃分為亞洲猛獸動物展示區、非洲猛獸動物展示區、亞洲食草動物展示區、非洲食草動物展示區、大型動物展示區、靈長類動物展示區、鳥類動物展示區等11個觀賞區,飼養展出有黑猩猩、非洲犀牛、長頸鹿、大象、河馬、孟加拉白虎、金錢豹、斑馬、褐馬雞等各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230余種、2600多頭(只)。

  值得一提的是,動物園依靠東山有利的地理條件,打破傳統的籠養式動物園管理模式,邊界不再是生硬的柵欄和鐵絲網,而是利用地形起伏塑造成自然景觀,最大限度還原野生動物生長地的自然環境,張揚其野性。像虎山、猴山等,凝聚生態之美,充滿自然野趣,為置身其中的動物們提供了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

  百獸自在

  游覽太原動物園,多數人的第一站都是虎山。虎山占整個動物園將近十分之一的面積,山水起伏、林木茂盛,老虎在相對廣闊的區域內自由活動,游客乘坐封閉的觀光車進入參觀。在諸多的“森林之王”中,白化孟加拉虎,也稱孟加拉白虎,格外顯眼,也格外漂亮。據介紹,它是孟加拉虎的一個變種,由于基因突變,使得原本橙黃色底黑色條紋的毛發變成了白底黑紋。工作人員稱,第一只野生孟加拉白虎于1951年在印度被發現,世界上現有的幾百只白虎全是它的子孫。野生白虎極為罕見。“有些人誤以為孟加拉白虎是正常的老虎患上了白化癥,其實不然。真正患白化癥的老虎身上是沒有條紋的。而孟加拉白虎有正常的黑色或深褐色的條紋。這是基因突變造成的。”

  出了虎山,不遠處就是食草動物區,羊駝、袋鼠、羚羊、斑馬、梅花鹿、駱駝等,“咩咩”“哞哞”之聲不絕于耳。其中,麋鹿頗有點“博采眾家之長”的意思。麋鹿俗稱為“四不像”:角“似鹿非鹿”,形狀比較特殊,角的主干先分出前后兩大主枝,前面的主枝也就是眉叉,不僅能分出多個小叉,而且比后面真正的主枝還要粗且長,明顯區別于其他鹿類;頭“似馬非馬”,面部特征像馬臉可又沒那么長。而且麋鹿的頸背有一條顯著的黑褐色縱紋,使人聯想到馬的鬃毛;蹄“似牛非牛”,扁平而寬大的蹄子似牛蹄,這是因為麋鹿的原棲息地是水草豐盛的沼澤濕地,這顯然不是牛能“吃得開”的地方;尾“似驢非驢”,它們的尾巴像驢尾巴,但遠不如驢尾巴長。即便如此, 60至75厘米的尾巴長度在鹿類當中也是破紀錄的。長長的尾巴可用以驅趕蚊蟲。

  再往下走,就到了大型動物區。大象、河馬、犀牛,一個個都是“重量級”選手。其中,一對犀牛“兄妹”相濡以沫將近20年,頗有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意味。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這兩只白犀牛——奔奔和菲菲,來自遙遠的南非約翰內斯堡國家公園,出生于2005年6月,于2007年12月一起來到太原動物園。“十幾年來,我們把它們從一對‘小可愛’養成了‘巨無霸’,體重都超過了兩噸。”哥哥奔奔的性格像北方男性,豪爽奔放,妹妹菲菲像南方妹子,細膩溫順。在生活中,菲菲時常照顧奔奔,好事都會讓哥哥先來,好吃的都讓哥哥先吃。正因為此,十幾年來,它們兩個相依相伴,愉快地生活在此。“人們可能不知道,犀牛是天生的‘近視眼’,因為它的眼睛長在頭部兩側,視角很廣,卻削弱了它們向前看的能力,20米之外,它們幾乎無法區分樹木和人,可它們又天生好奇,總會走向看不清的東西,所以你最好別在它面前晃悠。”

  禽鳥自由

  看完或兇猛或溫柔的走獸,再來看看飛禽。

  首先關注的是省鳥褐馬雞,二青會吉祥物、省運會吉祥物等都以其為原型。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他們找到了影響褐馬雞繁殖成活的關鍵影響因素,并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使褐馬雞的繁殖成活率取得重大突破。太原動物園的褐馬雞種群目前是全國最大的人工圈養種群。此外,動物園還有一些褐馬雞的“兄弟姐妹”——藍馬雞、白馬雞和藏馬雞。據了解,全世界總共只有4種馬雞,都是我國的特產物種,在分類學上隸屬于鳥綱、雞形目、雉科、馬雞屬,這個屬只有這4個物種,可以說,馬雞屬是我國的特產屬,在國際上稱之為“東方寶石”。

  與褐馬雞同樣“金貴”的東方白鸛,被譽為“鳥中國寶”,體態十分優美,“大長腿”,純白色羽毛,眼睛周圍和喉部的裸露皮膚都是朱紅色的,極具觀賞性。與大多數鳥類不一樣的是,東方白鸛的婚配模式與人類一樣,是“一夫一妻制”,雌鳥每年3月末到4月初產卵,每窩產卵4至6枚,雛鳥約一個月后出殼。雛鳥是雌雄親鳥共同喂養的,當雛鳥長到55日齡時即可在巢附近來回短距離飛翔;60至63日齡以后才隨親鳥飛離巢區覓食,不再回窩。

  有白鸛自然就有黑鸛。黑鸛是山西“四大旗艦物種”之一。據了解,全世界現僅存3000只左右黑鸛,中國大概有1000至1800只分布在各地。黑鸛對棲息地環境要求較高,一般在遠離人類的區域活動,是山河間的隱者,環境污染的河流黑鸛是不會出現的。它在山西省有廣泛的分布,桑干河、唐河、壺流河、滹沱河流域均有其蹤影。

(責編:田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西市| 武城县| 浦江县| 龙岩市| 扶绥县| 洛南县| 得荣县| 义马市| 镇安县| 财经| 金堂县| 凌源市| 会昌县| 孟津县| 西宁市| 安溪县| 郧西县| 灵宝市| 土默特右旗| 新巴尔虎右旗| 东丽区| 米脂县| 阳江市| 登封市| 商都县| 柳江县| 鸡东县| 上蔡县| 晴隆县| 株洲市| 阿瓦提县| 象州县| 平昌县| 游戏| 桐柏县| 濉溪县| 新化县| 济宁市| 大埔区| 盐边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