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今日聚焦

抗戰熱血征程在這里開啟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王 勇 2025年05月09日 07:50

山西大學堂(資料圖)。

  在太原市五一廣場東側的侯家巷,一座飽含歲月風霜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屹立百年,這便是太原人熟悉的山西大學堂舊址。

  很多人都知道,這里是山西近代教育的發祥地,也是山西大學的前身。但你知道嗎?在全民族抗戰時期,山西大學堂曾是“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總部,無數熱血青年的抗戰征程在這里開啟,在抗日戰爭歷史上,山西大學堂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烽火年代

  故事要從1937年講起。這一年的8月下旬,日軍兵分三路入晉,對華北戰略要地山西形成夾擊之勢。此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洛川召開擴大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并決定了“開辟敵后戰場、發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等具體行動方針和政策。

  會議結束后,毛澤東兩次急電,令周恩來立即趕赴太原,商談八路軍入晉事宜。9月5日,周恩來、彭德懷、聶榮臻、徐向前、肖克、程子華等同志前往山西太原。

  處于危急之中的華北,在急切地呼喚著全民團結抗戰。周恩來提出,要保衛山西、保衛華北,就要動員廣大群眾。共產黨主張建立各黨、各派、各軍和各界人士的共同聯盟,聯合起來共同抗戰。

  9月10日,日軍突破了山西的“正北門戶”天鎮。13日,日軍攻破大同。隨后,日軍主力繼續南下,向雁門關、平型關進犯,整個晉西北陷于極度慌亂之中。

  大敵當前,形勢窘迫。經過反復商談,中共方面和閻錫山方面決定成立“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以下簡稱戰動總會),雙方共同確定了戰動總會的組織領導機構和人員。

  戰動總會下設組織部、宣傳部、人民武裝部、動員分配部、鏟除漢奸部、總務處。國民黨愛國將領續范亭擔任主任委員,中共派鄧小平、彭雪楓、程子華、南漢宸參加并指導工作。

  熱血征程

  1937年9月20日,戰動總會在山西大學(山西大學堂于1931年更名為山西大學)大禮堂宣告成立,總部設在山西大學。

  成立當天,山西大學大禮堂內,各界代表濟濟一堂,周恩來作了報告。他精神振奮,慷慨陳詞,深刻地闡述了政治軍事形勢,精辟地分析了抗戰前景,與會各界代表深受鼓舞。

  戰動總會一成立,便立即派出干部在太原、晉中和晉西北組織成立縣、區、村各級動委會,開辦游擊干部訓練班,組織游擊隊。同時,戰動總會還組織了軍政訓練班,培養軍事領導人才。

  軍政訓練班吸引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彭雪楓、丁玲等人也在此時來到山西大學大禮堂,舉行公開演講,宣傳抗戰,發動群眾。一時間,太原成為各地青年云集之地。

  到了1938年3月,戰動總會共組建了25支游擊支隊,共計2.1萬余人,發展地方游擊隊1.1萬余人,自衛隊6.5萬余人。這支龐大的隊伍,對于穩定局勢、激發民心,有組織地抵抗日軍侵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戰動總會成立不久,1937年11月8日,太原淪陷。在此之前,戰動總會相關人員由太原輾轉到達汾陽、離石、岢嵐等地,在晉西北地區開展工作,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建立戰動總會組織。

  戰動總會的成立有著重要意義。由共產黨、八路軍派出代表,以公開身份參加領導,國共雙方形成固定的組織、共同的綱領,行使戰時政權的職能,這在當時是全國第一個。

  歲月留痕

  穿過歲月長河,見證歷史滄桑。2013年,山西大學堂舊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到山西大學堂舊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由主樓及兩側翼樓組成。外墻色彩為灰色,窗套及檐口為白色。主樓建有拱券式門洞,門洞之上還有兩層樓。樓頂平臺之上建有一座方形鐘樓。主樓兩側為翼樓,高兩層。

  走進主樓一層,歷史遺韻撲面而來。木制的圓拱形大門敦厚結實,兩根門柱分立兩側。大廳內有四根粗大的通天柱,上部互相連接,形成圓拱形,造型獨特。這座建筑是當時全省唯一的無大梁新式建筑,承載著人們對新世界的渴望。

  這座始建于1904年的建筑,見證了民族的苦難與輝煌。穿行在窯洞式走廊內,伴著從窗欞灑入的晨光,端詳歲月留下的斑斑印記,那些心懷祖國的熱血青年,那段澎湃激蕩的抗戰歲月,那段豐盈厚重的奮斗歷史,仿佛就在眼前,值得后人細細品讀。

(責編:田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梓县| 开平市| 昆山市| 宣武区| 芜湖市| 金溪县| 华亭县| 闽清县| 汉源县| 洞口县| 连平县| 平乡县| 遵义县| 绥德县| 建平县| 高尔夫| 新干县| 光山县| 澄迈县| 云阳县| 镇沅| 思茅市| 中江县| 辰溪县| 齐齐哈尔市| 海原县| 娄烦县| 芒康县| 仪征市| 平顺县| 广元市| 永年县| 巢湖市| 天峨县| 杭州市| 固阳县| 云和县| 万荣县| 浮梁县| 富裕县|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