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開學了,孩子抱回來一摞新書,從課本到作業本,都要一一包上書皮。2月7日,記者在社區采訪發現,今年有不少家長出于節約、環保的考慮,不再購買全套的塑料“書膜”,而是找來用過的掛歷、牛...
開學了,孩子抱回來一摞新書,從課本到作業本,都要一一包上書皮。2月7日,記者在社區采訪發現,今年有不少家長出于節約、環保的考慮,不再購買全套的塑料“書膜”,而是找來用過的掛歷、牛皮紙、包裝紙等廢舊材料,與孩子一起動手完成這個“開學頭件事”。而且,有熱心鄰居送來了家里攢下的舊掛歷,讓閑置物得到了充分再利用。
“孩子要包書皮,請問誰家有不要的舊掛歷?”“我家有,近兩年的都有。”在晉祠路社區的網格群里,居民李女士向鄰居們“求助”,為的是給孩子拿回來的新課本包書皮。原來,前幾年她都是到文具店買現成的塑料“書膜”,每個年級都有對應的尺寸,只要說清楚是幾年級的,照著買一套就行,10元左右,課本和作業本的全有了。
這種塑料書皮,看上去油光發亮,尺寸很合適,幾乎不費力就能包好,就像給手機貼膜。不過,她得知這種塑料書皮并不環保,如塑料袋一樣,丟棄后,不容易降解,反而會形成污染。另外,有的塑料書皮聞上去還有一股味道,讓人不放心。
于是,李女士今年打算回歸“傳統”,用環保材料包書皮。不過,家里已經好幾年不用掛歷了,只好問問鄰居們。沒想到,馬上就有好幾個鄰居愿意拿出家里用完的舊掛歷,還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大家在群里聊起了小時候用掛歷紙包書皮的情景。
晉祠路社區的工作人員表示,隨著人們環保、節約意識的增強,很多家長都重新選擇舊掛歷、舊畫報、牛皮紙等材料包書皮,既實現了廢物利用,又低碳環保,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責編:范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