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2毫米左右,這完全控制在工藝要求的范疇內,滿足工件的使用功能?!痹谔丶瘓F起重機分公司裝焊工部,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裝焊工劉杰正在測量壓彎工件尺寸。在他的指揮下,筆直的鋼板經過壓彎機壓制,嘎吱作響,不一會兒便壓制成型,成為合格的行車零部件。
工匠精神促發展
從2001年進入太重,劉杰在這里工作已經超過22年。工作中,他嚴格要求自己,敢于擔當,善于創新,不僅圓滿完成了各項生產任務,還解決了許多難點和問題。
由于起重機主梁壓彎零件多,壓彎半徑又大小不一,導致壓彎效率低,常常成為零件成套的制約環節。
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劉杰發現,雖然零件壓彎半徑大小不一,但相差并不大,如果能進一步統一成若干個系列,并制作專用的胎具可實現一次壓彎成型,減少換胎、劃線的時間,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有了這個想法后,他主動與工藝、設計人員溝通,通過改進工藝,制作專用的胎具,壓彎零件制作周期縮短60%,不再成為制約零件成套的因素,為縮短主梁等部件主制造周期提供了有力支撐。僅此一項創新,每年就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30萬元。
太重起重機分公司副總經理史彥斌說:“劉杰始終堅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企業技術進步作出突出貢獻,為太重工人樹立了榜樣?!?/p>
創新精神創效益
多年來,太重集團起重機分公司環形起重機承軌梁環形軌道一直采用數控火焰切割鋼板直接成弧型。
“環軌用鋼板厚度達130mm,火焰切割變形大,圓弧坡口制作成本和質量難以兼顧,圓弧變形難以控制。切割后需要放樣檢測和矯正,才能滿足裝焊及加工要求。”劉杰經過總結分析,發現這種工藝材料利用率只有65%左右,而且后期矯正繁瑣,不僅周期長,矯正效果也不理想。
針對這些問題,劉杰大膽創新,提出了環軌下料成直條,弧形采用壓彎制作的思路。經過多次探索實踐,劉杰和同事們通過精湛的技術,使環軌一次成型精度即可滿足要求,一次交檢合格率達到100%,避免后續矯正。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到90%,不僅縮短了制造周期,還節省了原材料成本。
在中廣核遼寧紅沿河核電站5、6號機組環吊環軌制造中,通過采用這項新工藝,軌道制作周期大大縮短,每臺環吊直接節約材料費用6萬余元,極大地方便了后續承軌梁的裝焊及整體加工。
公司將該工藝在后續環吊項目中進行全面推廣,已累計創造經濟效益50萬元。
奉獻精神樹榜樣
劉杰數十年如一日,埋頭苦干、拼搏付出,在平凡崗位鑄就了不平凡的業績。
隨著鋼鐵行業的逐步復蘇以及各大鋼廠積極推進戰略搬遷,太重集團起重機分公司產品訂單迅速增長,生產任務更趨緊張,產品制造周期不斷壓縮。
為確保產品能按時交付用戶,劉杰以身作則,帶領組員成立突擊小隊,主動加班加點,全力保障計劃任務的完成。同時,針對重大項目,配合生產安排進行突擊攻關,確保提前完成本工序作業,力保整車生產進度。
據統計,2020年以來,劉杰個人完成工時定額每年超額20%。在做好生產任務的同時,他抓牢生產安全,累計5年無事故。
在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劉杰用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把自己的努力熔煉為企業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