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歲的劉易是中鐵十七局集團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拉林公網項目經理兼西南區域開發部執行經理。工作16年來,他投身屋脊天路、建功雪域高原,為祖國建設貢獻著青春和汗水,因敬業奉獻上榜“太原好人”。
劉易2008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專業,走出校門后,他進入中鐵十七局集團電氣化公司成為一名技術員。跟隨前輩走訪施工現場、挑燈夜讀強化業務知識……進入企業的前6年,劉易潛心提升個人業務能力,并憑借著不服輸的個性,很快成長為單位的業務骨干。
2015年6月13日,根據單位安排,劉易第一次來到西藏,負責拉林鐵路“兩電一通”遷改工程,并準備在這項工程中大展抱負。誰想,剛剛踏上西藏的土地,就產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抵達西藏一周后,他漸漸適應了這里的氣候和環境。第7天,劉易帶著同事前往了拉林鐵路施工現場。
110千伏加朗線是拉林鐵路“兩電一通”遷改工程的重難點工程和工期控制性工程,施工條件復雜困難,一停電整個朗縣將處于無電狀態。哪些地方需要遷移?哪些地方需要改造?劉易一遍一遍地思索著。為了干好工作,劉易徒步翻越海拔超5000米的皚皚雪山10余次,多次穿越人跡罕至的大草原,為拉林鐵路正線工程建設掃清了障礙。此后,他又經過多次勘查,確定了施工地點,并組織6個施工班組、8臺共75噸的吊車趕赴施工一線,7天7夜輪班施工,換來壓縮三分之一的既定工期,實現正式合閘送電。
西藏易貢藏布金橋水電站輸變電項目同樣讓劉易記憶猶新。“項目施工區域整體位于海拔4800米以上,40公里的輸電線路就有77基輸電鐵塔坐落在易貢藏布河沿岸兩側的山腰上,項目需要跨雪山、越丘陵。”劉易表示,首批鐵塔材料到來時,碰上下大雪,寒氣逼人,在林區不允許開挖施工便道的條件下,自己冒著大雪帶領現場作業人員用騾馬隊把塔材運輸至山頂。
在高海拔地區作業,施工人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劉易始終堅守在施工現場,帶領工人住在山上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守護著工程的質量。就這樣,在嚴苛的環境中,劉易硬扛了一年多,終于迎來了金橋水電站成功送電,圓了忠玉鄉14個行政村近2000名村民的“光明夢”。
進藏9年,劉易始終扎根在施工一線,恪盡職守。他先后參與寧安鐵路等十余個工程項目的建設,參與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施工技術難題,并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深深地愛上了西藏。“扎根西藏、服務西藏、建設西藏,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愿意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在雪域高原,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