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杏花嶺區敦化坊新街南二巷雨污混接節點改造現場,施工人員正在溝槽內重新鋪設新的雨水管道,為雨水排放找到“新出路”。“今年,我市先行分3批實施城區雨污分流改造64.51公里,涉及150條道路,其余尚未雨污分流的道路在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造?!痹诋斎帐姓侣勣k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張永強表示。
雨水和污水管道可謂是城市地下空間的“毛細血管”,其數量多、分布廣,擔負著雨水和污水的收集和傳輸。雨污水管線間的錯接、混接、亂接問題,會導致出現雨污混流、污水亂流,影響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形象。雨污混接點改造,通過新(改)建雨污管網體系,解決雨污混流、污水收集率低、污水溢流等問題,打通城市的“毛細血管”,讓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為補齊城鄉污水處理基礎設施短板,在市本級層面,我市實施47個雨水系統1398個市政道路雨污水混接節點改造。目前,19個系統947個混接節點已開工,完成改造135個。城六區、開發區實施1227個源頭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改造106個,2025年6月底前完工。此外,我市正在對18個區域性泵站進行改造,15個泵站已采取措施,將污水抽排、截流至污水管網,其余3個正在進行管網改造;完成18個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1.67%;太榆退水渠沿線水污染治理項目主線順利通水。
為防止污水入河,按照“查—測—溯—治”的原則,我市對992個入河排污口實施月監測、月調度及通報,建立黑臭水體長效監管機制,對出現返黑返臭的立即整改,實現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