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穿漢服的年輕人在體驗花燈制作。
9月3日,和澤苑社區舉辦制作花燈活動,吸引來不少身穿漢服的年輕人。23歲的居民劉晨曦手很巧,利用社區提供的材料,很快做出了一盞古色古香的宮燈。不過,她也提出了心中的疑問:“每年元宵節要做花燈。中秋節,也有這個傳統習俗嗎?”對于這個問題,社區工作人員做足了“功課”,事先去太原市圖書館查閱了相關資料。原來,中秋節和春節、元宵節一起被認為是我國三大燈節。宋代的《武林舊事》中寫道,“此夕放‘一點紅’羊皮小冰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燦如繁星”。可見,賞花燈同樣是中秋節的“標配”。聽罷,居民恍然大悟。
9月2日,玉園南社區組織了別開生面的“中秋詩會”活動。不少居民抽空前來,一起誦讀,在古詩詞里“遇見”中秋之美。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壯闊,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福;從“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的羈旅之思,到“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的人生況味……詩詞里的中秋,道盡百般情思。36歲的居民杜女士感慨地說:“參加這個活動,太值了。重溫這些經典詩詞,心里產生了共鳴,也體會到別樣的意象之美。”
捏皮、包餡、用模具壓制,一塊塊月餅成形。9月2日,西礦街社區舉辦了手工月餅制作活動,吸引了不少親子家庭參與。“帶孩子來體驗一番,讓他感受一下傳統節日的氛圍,也加深對中秋節的理解。”家長侯先生說。
中秋未到,社區豐富多彩的活動仍在繼續。“我們會咨詢專家,并查閱相關資料,力求把中秋節的民俗文化背景,最準確地介紹給居民。”有社區負責人表示,無論時代怎么變遷,都不該讓傳統習俗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