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考好了,給你買個禮物。”“表現好,帶你吃大餐。”一些家長喜歡用獎勵引導孩子。如果沒兌現,容易起反作用。10月15日,光華實驗小學門口,一對母子起了沖突,原因是家長答應孩子的事沒做到。
“考好了,給你買個禮物。”“表現好,帶你吃大餐。”一些家長喜歡用獎勵引導孩子。如果沒兌現,容易起反作用。10月15日,光華實驗小學門口,一對母子起了沖突,原因是家長答應孩子的事沒做到。
當天下午5時許,新城社區網格員侯耀霞在小學門口,見到一名7歲左右的男孩在路邊哭泣。上前詢問,可孩子噘著嘴啥也不說。經過耐心溝通后,原是家長承諾,如果這段時間孩子在校表現好,會獎勵一件新玩具。可是,家長一直沒兌現,當天孩子放學后,賭氣不回家。由于小區挨著學校,家長獨自離開,留下孩子生悶氣。侯耀霞將孩子送回家后,與家長分享了自己曾聽過的家庭教育觀點:激勵孩子學習是好事,但情感鼓勵比物質獎勵更重要。家長聽后,點頭贊同,主動道歉,與孩子和解。
(責編:范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