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趁著一天中陽光最好的時候,萬柏林區興華街道千峰北路社區的30多位老年人曬著太陽,在社區廣場上跟著老師學習“八段錦”。老人們的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樣,他們聊著、練著,在快樂中收獲健康。
服務老年人健康,不僅有專業的老師和教練,還有專業醫生的長期守護。興華街道借助鄰近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的地理優勢,聯系各科室醫療專家,每周下沉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居民開展免費醫療服務。
日常保健、健康檢查、文體活動……這些老年人的關注點正是興華街道日常工作的著力點。近年來,該街道不斷創新為老服務模式,形成了以“居家、社區、機構”為載體的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架構,用心用情打造“有愛、有善、有暖、有伴”的幸福養老圈。
興華街道轄區居民的老齡化率較高,老人食有不便、樂有局限、醫有不足等老齡化問題在這里集中顯現。興華街道以加強網格服務為突破口,通過用心、用情且高頻率的網格員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去年,濱體社區第五網格員王瑞敏在日常巡訪過程中,及時阻止了一起電信詐騙,幫助社區居民避免了18萬余元的經濟損失。
通過細致的網格服務,興華街道將有居家養老需求的112名老年人篩選出來,結合相關惠民政策,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為老人提供助急、助醫、助餐、助潔、助行和助浴等方面的居家養老服務。
在解決特殊老年群體需要的基礎上,立足讓大部分老人在家門口實現“老有所養”,興華街道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統籌社會力量,實施了老舊小區改造,開辦了7處社區食堂,加裝了130部電梯。同時,聯合市、區兩級相關部門,打造了濱河社區“老年幸福院”和千峰北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公益康復等方面的服務。
如何增強老年人的社會認同感?興華街道搭建起“銀齡志愿服務隊”平臺,鼓勵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文明勸導、治安巡邏等工作,在豐富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同時,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讓老年人享受到來自身邊居民的贊揚和鼓勵。
該街道還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老年活動室、老年大學等陣地,定期組織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手工制作、趣味運動會、聯歡會等各類符合老年人需求和興趣的文體娛樂活動,幫助老年人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興華街道濱體社區專門為老年人開辦了電吹管班,學員劉國柱說:“年輕時就喜歡吹奏這類樂器,可是沒時間學。退了休在‘家門口’實現了年輕時的夢想,真的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