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4時許,張熠星起床了,又是緊張忙碌的一天。作為杏花嶺區環境衛生隊的一名垃圾清運工,近段時間最忙。“臘八以后,垃圾就翻倍了,我們一直要忙到除夕夜,每天要比平時多出三四次車,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大家干干凈凈過春節。”
我們的春節在路上
清晨5時許,頂著刺骨的寒風,張熠星來到環境衛生隊,為一天的出車做準備。他負責五一路、勝利街、新建路等主干道以及沿線小區垃圾的收運。進入臘月由于垃圾量驟增,每天上下午連著干,吃飯都是湊合解決。
上午9時許,張熠星和同事們已開始當天第三車垃圾的裝運,雖天寒地凍,但他們的額頭都掛著汗珠。“居民垃圾傾倒時間沒有規律,我們每個小區每天至少要清運三次,才能確保垃圾不積存。”張熠星邊介紹邊“輕松”地拉起一個240升的大垃圾桶,向清運車走過去,只見他準確地將垃圾桶卡在吊起的位置上,輕輕按下按鈕,兩桶垃圾應聲入桶,沒有一點遺漏。
說起裝運垃圾的技巧,一旁的老環衛清運工康保林輕描談寫地說:“沒啥,每天干,熟練了。”1983年康保林進入杏花嶺區環境衛生隊,從最早的人工清運到如今的機械清運,36年的工作經歷讓他成為隊里的老大哥。“大家技術上有什么問題,車輛有什么故障,一問‘康師傅’就解決了。”張熠星說。
談及參加工作后的第一個春節,已有十年工作經歷的張熠星至今記憶猶新:“大年三十晚上,我跟著師傅們四處清運垃圾,一直忙到十一點多才全部收運完。當時從窗戶上看見別人一家樂樂呵呵地看春晚,而我們坐在車上凍得瑟瑟發抖,真是不想干了。如今,每年的春節,我們都在清運垃圾的路上度過,習慣了。”
開垃圾車是技術活
“作為一名80后,當時怎么進入環衛行業的?”面對記者的采訪,張熠星露出憨厚的笑容。他從小喜歡開車,喜歡研究各種機械,如今駕駛著大型垃圾清運車,也算圓“夢”了。2009年1月,杏花嶺區公開招考環衛車輛駕駛員,年輕的張熠星憑著過硬的技術被錄取。當時家人和朋友都勸他:“從事環衛工作又臟又累,會被人看不起。”但張熠星認為,無論在哪個行業,只要努力踏實,都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就這樣,他成為杏花嶺區環衛隊業務科五分隊一名年輕的垃圾清運員。
自到環衛隊以來,張熠星堅持在工作中刻苦學習,努力提高汽車駕駛技術和修理水平,練就了一身的本領,做到車輛小問題自己修,大問題跟修理工同修,為日常清運工作的順利完成奠定堅實的基礎。由于工作的出色表現,2018年,他還當選市人大代表。
讓兒子以我為榮
選擇當垃圾清運員,并不像開小轎車那樣“威風”和“神氣”。張熠星每天在固定的大街小巷重復著同樣的動作。“一天24小時,隨時準備接聽電話,作為應急分隊的成員,我們還需處置各種應急情況。”正說著,大家就看到勝利街中段的便道上,堆放了三四件廢舊家具。“一看就知道是打掃家清理出來的。進入臘月,家家戶戶收拾家,大件垃圾數量更是翻倍增,由原來的每天幾十件增加至近百件。”康保林介紹情況的同時,讓張熠星叫上幾位同事,將大件垃圾全部運上車。
張熠星的兒子是一名小學生,忙碌的工作減少了對孩子的陪伴,讓他心中一直感到很愧疚。當談及兒子如何看待父親的職業時,張熠星十分開心地說:“我們一直教育孩子每份職業都是光榮的,有時送他上學的路上,看到亂扔垃圾的,都會讓他撿起來扔進垃圾桶。”
說到這里,康保林講了一個故事。杏花嶺區環境衛生隊的隊長李宏之前在機關工作,來到環衛隊后才切身體會到環衛工人的工作有多么辛苦。有一次,女兒看到他早回家特別高興,還告訴李宏說,自己每天只要看到有亂扔垃圾的,就會主動撿起來,這樣爸爸就能早點回家了。“當李隊長給同事們說到這些時,我看到大家的眼睛都紅了。”康保林說。
談及新年愿望,張熠星表示,忙完春節后,我會立即著手參加市人大會的調研材料,今年還要繼續為改善環衛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而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