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太原市最有歷史、最有味道的街道,五一路首當其沖。這條路歷史悠久,地標性建筑較多,承載了不少太原人的美好記憶。7月17日,記者從杏花嶺區獲悉,五一路片區目前正在改造中。這次改造將融合五一路沿線以及周邊街巷的歷史人文景觀,主打“民國風”,重塑一個可行走、可體驗、可分享的五一路。
歷史悠久
首義門街是太原老城區最早的南北通衢大道。早在民國時期,首義門街經多次打通改造,取名新開路,即五一路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后,新開路繼續向北延伸,于1955年改名為五一路。
2016年,五一路實施拓寬改造,向北延伸至澗河路,并設置了高架橋和地下通道。
老街道煥發新光彩,但道路兩旁的建筑立面破損嚴重,顏色太過于跳躍;沿街的歷史人文景觀缺乏地標感;周邊小街巷私搭亂建現象嚴重,雖擁有歷史民居,但缺乏文化性和慢行系統。
為此,杏花嶺區決定對五一路片區實施改造。
施工正酣
7月16日上午,記者在五一路國民師范舊址附近看到,旁邊的兩棟原蘇聯專家樓外側已搭起腳手架,工人正在整治沿街立面。壩陵橋街道副主任陳洪告訴記者,整治立面可是一個細活,特別是這些歷史建筑。
首先要打磨磚面,接著再油漆,兩塊磚之間的縫隙處還需要用毛筆仔細勾勒。這幾天這么熱,為保障施工進度和質量,工人一直堅持施工。“過去這兩棟樓可不是這樣,因靠近五一路,一樓幾乎全部破墻開店,私搭亂建現象也很嚴重。”五一路北社區主任張紅介紹。從5月底起,社區就啟動了片區改造前期工作,拆除違法建筑,整治破墻開店,并勸導居民拆除窗外的遮陽棚、儲物架等設施,有的還需挪移空調外掛機。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宣傳,大多數居民都積極配合,立面整治工程才得以順利開展。
隨后,記者又前往附近的小北門街、壩陵北街查看。道路兩側的違法建筑已基本拆除完畢,破墻開店現象也得到了整治,并更換了門窗。工人們正在鋪設便道,整治立面。
雖然片區改造給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不便,但大家非常配合,都憧憬著改造后的美景。
文化景觀
據介紹,五一路集中展現了從明清太原府城、民國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文化精髓。這次片區改造要通過街道景觀梳理,在街道步行尺度上建立五一路的文化歷史景觀結構,塑造若干個“網紅打卡拍照點”,重塑一個可行走、可體驗、可分享的五一路,讓市民在行走中能體驗到五一路的歷史溫度。
拱極門是太原現存的唯一一座城門,但缺乏地標感,周邊缺少可供駐足的文化觀賞點和拍照點。改造中要提升拱極門廣場,地鋪、花壇、坐椅等材質以花崗巖和青磚為主。
國民師范舊址旁的原蘇聯專家樓要實施立面美化,增加夜間燈光,并打造特色文化步道,以文化地鋪結合文化地雕打造主要通行空間,同時增加綠化及坐凳。
在國民師范舊址對面還要新建一個街頭小游園,內設文旅步道、觀賞坐椅、文化休閑道、拍照休憩臺等設施。
趙樹理故居雖具備較好的文化背景,但缺少文化性、標識性,這次改造要增加休憩空間、城市家具小品,并在趙樹理故居門口以及其他景點附近設置文化宣傳牌,起到景點拍照和文化宣傳的作用。
五一路兩側整體色調以暖灰色為主,以突出“民國風”。小北門街作為直通拱極門的重要街道,要統一整治整條街的建筑立面,以朱紅色為主,并增加特色文化步道,打造步行氛圍。
壩陵北街沿線有不少歷史民居,但私搭亂建現象嚴重。改造中,要統一美化商鋪立面及沿街圍墻,并優化步行空間,恢復歷史街道的特征。
目前,片區改造正在進行中,預計在7月底就會效果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