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市汾河景區景觀提升改造工程。趙世凱 王恩霖 攝
古交市汾河景區景觀提升改造工程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趙世凱 夢冰 攝
古交也有濱河路,不過叫濱河南路、濱河北路,因為汾河自西向東貫穿古交。穿過濱河路,就是古交汾河景區。站在南岸,對面是青山隱隱,眼前是汾水湯湯,汾河景區如一條絢麗的織錦,鋪陳在這山水之間。這條長達7公里的景觀帶,從2003年起,經過7年的連續建設,才從雜草叢生的荒灘變身如畫的景觀長廊。
這些年來,城市飛快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原來還是古交標志性景點的汾河景區慢慢顯現出建設標準低、植被單調、主題不明、層次單一和服務功能不足等問題。2018年年初,古交市啟動了汾河景區提升改造工程,工程西起灘上橋,東至長峪溝,長6.3公里,提升改造面積44萬平方米。
經過一年半的提升改造,汾河景區變成了什么樣子?6月中旬,記者來到景區探訪,古交市水務局的張全才正頂著大太陽巡視各個施工點,督查最后的掃尾工作,這一年半,他每天最少要在景區走一個來回。作為古交汾河景區曾經的管理者和景區提升改造工程的負責人,他參與了景區的初期建設,也見證了景區品質的全面提升和變化。
美起來絢彩悅目
跟著張全才穿行景區,盛夏時節,炎炎烈日散發著如火的熱情,也為萬物鍍上明亮的光彩。眼前的汾河景區,青山為襯,碧水為脈,各種植物綠得郁郁蔥蔥,“真是賞心悅目啊!”聽到記者的贊嘆,張全才笑了:“還沒到最美的時候,等我們把所有花木種好,每一季有每一季的色彩,那時候才叫賞心悅目呢。”
因為古交多風少光的氣候特點,當年建造汾河景區時,苗木種植以楊、柳、松、柏等北方常見樹木為主,當時的要求僅僅是“綠起來”,這次提升改造工程提高了對植物景觀的標準,要求“美起來”。為此,設計團隊對景區植物配置進行了特別規劃,除了松、柏等常青植物,還種植了銀杏、元寶楓、紫葉李等觀葉植物,花卉喬木的種植也經過了精心設計,不同品種的花木通過與草地的搭配,營造了丁香花境、杏花天、花田魔紋等植物特色景觀。春之緋、夏之檀、秋之金、冬之翠,50多種精心挑選的植物、85%以上的綠化面積,景區被裝點得綠意盎然、四季流彩。
動起來活力健體
行至和平園,迎面碰上了監理工程師張少平,他曬得黢黑,腳上一雙白邊黑布鞋奪人視線。“沒辦法,工程哪個環節都得操心,全靠這雙腳到處奔波。我每天的步行數都在3萬以上,朋友圈步數排行榜天天拿第一。”
張少平和張全才商量起了在和平園里新建羽毛球場和增設健身器材的細節。之前的古交汾河景區由各個主題廣場和小園林組成,有部分場所安裝了健身設施,能滿足老年人的休閑需求,但滿足不了其他各個年齡層次人群的多樣化健身需求。在這次景區提升改造中,提出了“一帶、兩區、多節點”的設計構思,以迎賓橋為分界點,將濱河游覽帶劃分為新興活力區和文化休閑區,選擇合適的節點新建了兩個籃球場、一個羽毛球場和一個空竹廣場,增設了健身器材和兒童活動場地。現在,汾河景區成為古交百姓老少咸宜的休閑健身樂園,很多上班族放棄乘車,景區成了他們上下班的步行路線。
凈下來生態怡人
景區改造必然要有新的開發,會不會對汾河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正在指揮工人拼裝石子路的安徽小伙徐文強讓記者放心,作為工程的承建方中徽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的項目現場負責人,他給記者科普起了“海綿城市”的概念。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通過海綿城市建設,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古交汾河景區提升改造工程在草地和道路鋪設上引進了海綿城市建設的標準和技術,比如在林下場地選擇碎拼石子、條石嵌草、透水露骨料等進行鋪裝,為了保證景觀的生態性和持久性,在廊橋通道還使用了高耐竹之類耐用持久的鋪裝材質。
融進來文化養心
古交歷史綿延亙古,涵養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汾河景區提升改造過程中,將增加本地文化元素作為實施重點。本次工程改造景點8個,新建景點7個,在對舊景點的提升和新景點的設計規劃中,巧妙將本地文化融入景觀,結合剪紙、面塑、古代兵器等體現古交本地特色的文化元素,營造出了獨屬于古交的景觀氛圍,讓前來景區游玩休閑的古交市民產生了深厚的情感共鳴。
新建景點觀景亭位于北岸,臨近古交站,是一處遠望汾河景區的觀景平臺,可以說是景區重點打造的標志性景點。在這處景點,枕木鋪裝讓人聯想到古交運煤的火車軌道,墻面上雕刻著古交戰場文化的圖案,充滿了濃濃的古交色彩。
據民間傳說,古交是由一頭黃牛拉山造地而成,因此,古交又叫金牛城,現有很多地名和建筑都以“金牛”為名。汾河景區原來的金牛雕塑廣場、平安廣場、金色年華廣場都與此傳說有關。這次很多景點的提升改造都將這一本地象征融入進去,從一處處景觀小品、地磚圖案,到大大小小5處新添的牛造型雕塑,將金牛城的地方色彩體現得淋漓盡致。
耕犁千畝實千箱。古交人傳承了勤勞、堅韌、踏實肯干的地方性格,也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勇敢地做著新的嘗試。這次汾河景區提升改造,工程總投資5600萬元,政府沒花納稅人一分錢。工程采取了PPP模式進行建設,古交市政府不直接參與工程投資建設,由古交市國信城市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本工程的項目公司,負責工程的投資、建設和后期運營。這項凝聚了民心人氣的工程在投資、設計、施工專業團隊的同心協力下,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一幅更為妖嬈多姿的錦繡畫卷正在汾河兩岸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