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都住十來年了,一直沒有辦下不動產權證,想抵押?辦不了,想交易?賣不了,孩子上學到處開證明……花了幾十萬元買的房子,因為沒有證件,住得一點兒也不踏實,實在是讓人揪心。”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一些因種種原因導致無法辦證的住宅小區也不斷出現。這些無證的房屋,房屋物權無法得到保障,也無法實現上市交易。因此,“房產何時辦證”也成為市民反映強烈、投訴率較高的難點問題。近日,記者了解到,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市正在出臺相關規定,因歷史原因造成的無證小區、無證房產的產權證手續辦理已經駛入快車道。
“有房無證”煩心多年
“我是康馨苑小區的業主,房子2016年就網簽了,但不動產權證卻遲遲辦不下來,現在家里急需用錢,因為沒本沒辦法交易,最關鍵的是戶口無法辦理,孩子明年就要上學了,全家人因此焦頭爛額。”現在,“給房子辦證”已經成了李鑫家的首要任務。據不完全統計,我市有20余萬戶類似李鑫的“有房無證”業主。
市房管局工作人員稱,這些無法辦證的房產,主要原因集中在開發商未進行初始登記。依據《物權法》及《房屋登記辦法》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合法建造的房屋,應先行申請辦理房屋所有權初始登記。這需要開發商提交登記申請書、申請人身份證明、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房屋測繪報告和其他必要材料。這些有歷史遺留問題的房屋,大多是由于建設單位違規建設、項目初期建設手續不完善、政策法規的不斷更迭、產權人當年辦證意識不強等,導致上述材料不全,所以無法辦證。這樣的情況還包括一些大型企業建造的宿舍樓,以及大批舊城改造的回遷房。
“有房無證”開始登記
可見,這些歷史遺留的“問題房屋”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癥”,需要政府各個部門的全方位“會診”。近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有房無證”的問題已經被提上辦理日程,從7月份開始,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開始受理“有房無證”小區業主的申請登記。
8月13日上午,記者來到登記地點——太原市為民服務中心A區202室。在這里,兩個門前都擠滿了前來登記的市民。一個門內受理小店區、萬柏林區、晉源區的業主登記;另外一個門內受理杏花嶺區、迎澤區、尖草坪區的業主登記。記者從門口貼著的已經登記過的小區名單中看到,僅尖草坪一個區就登記了70多個小區,迎澤區和杏花嶺區的小區數量又是尖草坪區的好幾倍。為了提高登記效率,門口墻上貼出一則通知:處遺工作開展以來,受到群眾的熱烈擁護,為更好地服務大家,請同一小區業主推選代表統一進行登記,已登記的無需重復登記。并列出了已登記的小區詳單供業主查詢。記者在工作現場看到,除了工作人員登記外,202室還有一位工作人員專門為市民解答各種問題。 “幫我找找東苑小區登記了沒,盼了好幾年,這房本終于有希望了,真是感謝政府啊!”昨天,市民王女士帶著孩子專程到不動產登記中心看自家的小區登記了沒,“已經登記了,這下我這心里就踏實了。”
“有房無證”有望解決
據了解,登記工作結束后,工作人員會將登記的問題小區分類,五證齊全的小區應該會首輪辦證,由原建設單位提出申請辦理首次登記,首次登記完成后,購房人提出申請,由建設單位配合辦理轉移登記;如果原建設單位不存在或者不配合,會出臺相關辦理規定和依據,并伴有處罰措施。對于五證不全的小區,如果確定是在國有土地上建設的項目,由開發商按照項目建設的時間為標準補齊土地出讓金及其他相關規費,業主可能也需要承擔部分費用,待所有費用補齊后,按照五證齊全小區的流程辦理。如果是小產權房,也就是在集體土地上建設的小產權項目,不予辦理不動產權證。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我市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力爭在三年內得到解決。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集中辦理工作,不動產登記中心積極招聘工作人員和補充辦公設備,目前招聘工作已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