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幸福叫藍天綠樹,有一種財富叫游園濕地……這不是詩,是咱迎澤區小山溝村村民的心聲。
經過幾年努力,昔日滿目瘡痍的東山,以青山綠水的嶄新面貌,變成了太原人的后花園。
如今的東山人成為了生態修復最大的受益者,山綠了、地下水復流了,村民住進了干凈的新房,許多人在家門口的生態景區里找到了工作。
一條條綠色大道
6月28日早晨,一路驅車上山,恍如駛入世外桃源,盤山路上車輛稀少,我們隨山勢盤旋,看著道路兩旁不同的風景,高低錯落的樹木,有一種心靈放飛的感覺。
“這是油松、這是杏樹、這是桃樹……這些都是不同年份種植的。”同行的迎澤區林業局副局長王潤蓮在孟家井鄉溝北村長大,后來又在東山工作,她對山上的樹種如數家珍。
觀棗線、松小線、307國道和孟小線,幾條串連東山片區的公路是最近幾年新建的。路剛修好時,嶄新的柏油路旁卻是黃土漫天、碎石滿地,到了大雨天,泥漿裹挾著石塊往馬路上掉,大片的破損層急需修復。2011年,迎澤區在道路兩側開展通道綠化和周邊配套荒山綠化。一棵棵綠植栽到了路旁、爬上了山坡、長滿了荒山。經過幾年的精心養護,道路兩旁的樹蔭越來越密。同時,通過不同的植物配置,一個個特色小游園,像串珠一樣串起了東山風景帶。
看著家鄉的變化、看著一棵棵漸漸長大的樹木,王潤蓮有著說不出的欣慰和驕傲。2011年到2018年,迎澤區森林覆蓋率由18.72%上升到了29.61%,在迎澤林業人的努力下,迎澤東山片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石頭縫里種出樹
順著盤山路我們駛進了小山巖村的溝里,這里地勢較低,附近大大小小都是石頭山。記者看到,這些石頭山上整齊地豎著一排排油松。你很難想象,眼前的綠色山頭,幾年前還是光禿禿的石頭山,要在山上種樹,難度可想而知。可是迎澤林業人卻做到了。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一位造林人——59歲的王春生,東山上許多樹木都是他培育的。以前,這里樹木的成活率極低,種了死,死了種。王春生想了許多辦法:樹扎不下根,就把土運到山上;澆不上水,就改造出高壓水車;三分種、七分養,為了方便工人上山養護,他還研制出了幾十米的高梯,就連挖沙的鏟子也是他量身定做的。
王春生把種樹這門看似簡單、粗糙的營生,玩出了“高科技”,改裝的高壓水車,幾百米高的山坡也能澆上水,功能堪比專業消防車。
采石場的綠色變身
小山溝村是迎澤區郝莊鎮的下轄村,距離市區15公里,位于307國道與松小線的交匯處。如今,小山溝村的“臺駘山景區”不僅成為了東山片區一張明信片,也成為了山西的新晉網紅地。
周滿金是小山溝村土生土長的村民,68歲的他身體硬朗,非常健談:“以前,小山溝哪有這樣的美景。村民主要依靠煤礦和采石場為生,年輕力壯的村民在礦上務工,后來煤礦停了,采石場關了,生活沒了著落,年輕人都出村打工去了,留下老人、婦女兒童在家。
再到后來村里要搞特色旅游,村民們舉雙手支持,臺駘山景區的建成不僅讓村民有干的了,也讓小山溝村的環境越來越好了。2004年,為了響應山西綠色轉型的號召,小山溝村率先關閉礦廠。2012年底引入山西偶然食品有限公司,對小山溝城郊森林公園進行認養建設。2013年至今,經過不斷完善,這個曾經是迎澤區最大的廢棄采石場,已成為華北知名的城郊森林公園、太原市生態修復的示范區。
我們都是合伙人
“以前這條溝里有幾個石料廠,山上寸草不生,山體也破壞嚴重。村里的井水也干涸了,村民只能吃‘控山水’。村里人每次下山,都是灰頭土臉。”董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建明回憶起以前,還歷歷在目。2008年石料廠關停,董家莊村開始了生態修復,大伙就通過“引土覆蓋、引水變景”的方式種樹、造林。2015年,董家莊村村委會與山西東林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合作建設董家莊文化產業園生態旅游建設項目(森棲小鎮)。這個項目不僅要把村里的兩條溝治理為生態修復休閑體驗區,連著董家莊舊村也要改造為民宿商業街。經過幾年的努力,這里由原本不堪入目的“荒地”變為了景色宜人的森棲小鎮,村里人又喝上了甘甜的井水。62歲的金蓮梅是森棲小鎮的一名清潔員,她自豪地告訴記者,這是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自己還是森棲小鎮的股東,原本只是家庭婦女的她,如今也賺錢養家了。李建明說,所有村民都是森棲小鎮的合伙人、股東,將來這里盈利了,他們就能獲得分紅。
一條嶄新的村道、兩旁高高低低的綠樹、新修的環保公廁……如今的董家莊村正在一步步華麗蛻變。
共同維護綠色屏障
6月28日晚6點半,郝莊鎮占道村當了十幾年護林員的鄭玉根風塵仆仆地回到村里,他剛完成了當日的巡護任務。
他感嘆:“路多了、樹高了、林密了,野兔、松鼠也多了。”近年來,東山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山體披上綠裝,不僅工作環境越來越好,村民們的心情也越來越舒暢。
“以前東山上沒有這么多路,我們護林員上山爬的都是土坡,鞋底經常被磨穿。一刮大風,一身灰土,每次巡山回家,洗臉盆里的水都能沉淀出一層泥。如今,路好走了,樹也茂盛了,這里變成了公園,上山玩耍的人越來越多!”鄭玉根高興地說。同時,他也深深地感到肩上的擔子重了。因為,山綠了,樹多了,護林防火任務隨之加大。他希望游人不要留下垃圾,不要留下隱患,大家共同維護這片美麗的綠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