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公廁,體現大民生,是折射城市文明、體現經濟發展的“窗口”。8月28日,市城鄉管理局組織十個縣(市、區)環衛部門觀摩今年新建或改造的公廁,一座座應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藝建成的公廁,不僅“顏值”高,“消化功能”也很好,令人大開眼界。
真空泵節水一多半
杏花嶺區程家村東巷是一條小街巷,臨街商戶多,周邊還有棚戶區,公廁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巷子中段的公廁如今改造一新。
公廁主體采用裝配式建設方式,就是生產廠家根據建設面積,設計好公廁的內外結構,待公廁基礎建好后,將公廁的主體結構運送到現場,如同拼積木一樣直接組裝起來。杏花嶺區環衛局公廁辦主任劉兵介紹說,由于臨近居民區,附近水壓不高,公廁沖水系統引入了飛機、高鐵上通用的真空泵技術。即:利用真空泵產生的氣壓差,把排泄物吸入儲存箱儲存,然后再進行集中處理。 劉兵說:“有了真空泵的吸力,每次用水量相當于一瓶礦泉水的量,比普通公廁沖水能節水三分之二?!?/p>
建設時間節約一半
裝配式建筑是今年新建公廁的一大亮點,杏花嶺區和小店區都大量采用了這種方式。
小店區高速出口處有一座新建成的裝配式公廁,遠看如同一棟獨立的小洋房,紅白相間的三角屋頂,在藍天白云映襯下,十分漂亮。
一座裝配式公廁建成需多久?半個月訂做、半個月安裝,前后僅用不到一個月。小店區環衛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公廁所需建筑模塊在工廠完成生產后,運到現場通過搭積木的方式建造,快速、便捷,且不產生垃圾和揚塵。裝配式公廁的建設節約了一半的時間,所需施工人員也很少?!?/p>
公廁入口處的墻上有一個液晶顯示器,這是一套智能化監控系統。負責公廁建設的施工人員介紹說:“系統連接了所有的智能化設備,實時對廁所的人流量、廁位使用情況、溫度、濕度等進行監測,由此提醒保潔人員清理打掃?!?這套管理系統今年在小店區、晉源區新建的公廁中得到大量使用。山西省體育中心的東門、西門今年各新建了一座高標準公廁,全部使用智能化管理方式,利用該系統,基本能實現公廁相關考核指標數據化,二青會期間,這樣的公廁廣受好評。
第三空間成為標配
新建的公廁看起來不僅“高大上”,而且很便民。萬柏林區恒大影城旁一座新建的公廁,其人性化設計頗受好評。
公廁在女廁蹲位的設計上有所偏重,女廁蹲位與男廁蹲位的比例是8:5。
公廁內配備的“第三空間”,相當于一間“公廁家庭間”,主要是方便市民照顧家人如廁,或是方便殘疾人如廁,和攜帶嬰兒的媽媽如廁。 新建的公廁還增加了母嬰間,里面配有一個大人馬桶和一個兒童馬桶,解決了家長帶小孩如廁難的困擾。另外還增加了夜間公廁的功能,實現了24小時開放。公廁的旁邊還增設了兩個廁位,專門方便夜間如廁的人,夜晚會有燈光牌指示,讓市民夜間如廁不再愁。
不用水沖還可制肥
今年在尖草坪區,還一次性建成了9座不用水沖的生態式公廁。
這類公廁的外觀與其他公廁沒有太大區別,主要區別在于內部的蹲坑,蹲坑里面的開合板在未使用時是關閉的。當有人要如廁時,感應器檢測到后,蹲坑里面的開合板會自動打開。使用結束后,開合板會自動關閉,并不需要用水沖廁,給人帶來全新體驗。
據介紹,該系統采用先進的微生物降解技術,將糞污快速分解成生物有機肥,其處理器從源頭上將尿糞分離,尿液和糞便分離后再降解,將成為有機肥存于地下處理箱內,根據廁所使用頻率,適時安排人員更換處理劑并清空處理箱。
市城鄉管理局調研員王保定表示,我市現有公廁650座,依照城市規模以及人口總量,缺口尚有1400多座。今年的公廁建設在“質”和“量”上實現了雙提升,大量使用新工藝和新技術。令人欣喜的是,我市原計劃新建公廁100座,市城鄉管理局在制定計劃時,多方調研,自加壓力,共下達公廁建設計劃121座,各縣(市、區)在建設時再次自加壓力,目前,建設總數已超過130座,預計10月底可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