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李麗珠(右)與患者親切交流。米國偉攝
“李大爺,昨晚睡得好嗎?”“王阿姨,今天血壓正常不正常?”……每日清晨,在太原市精神病醫院老年科病區,總能聽到一個大嗓門在和老人們聊天,她就是太原市精神病醫院老年科(原山西省太原紅十字托老中心)主任、全國優秀公益人物、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十大創新人物、黨的十九大代表李麗珠。
說起養老工作,李麗珠很是興奮,19年來,這種熱情、真情從未減退。2000年年底,太原市精神病醫院成立老年科——山西省太原紅十字托老中心。李麗珠受命領著5個人,借款80萬元蓋了平房小院。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沒有現成的經驗借鑒,李麗珠一切從零開始,不斷學習、摸索、實踐。
“這里收治的多為高齡、病殘、失智、失能老人,護理工作難上加難。我每天和老人們吃住在一起,想更多地了解老人們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李麗珠說。摸索中,李麗珠發現托老中心存在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等問題,于是,根據老人生活、治療需求,托老中心組建重癥監護病房、急救病房,創辦懷舊室、多功能感官訓練室、生活自理功能訓練室,來喚起老人們的記憶,延緩機體衰退;為防止老人發生墜床意外,李麗珠把高度50厘米的床全部換掉,專門為老人設計定制了一批高度為30厘米帶加護欄的低床,方便老人上下床。而2003年的一幕,讓李麗珠記憶猶新。在托老中心,82歲閆老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拉著李麗珠的手說:“謝謝你的陪伴,讓我在人生最后一程感受到溫暖和愛。”老人的這句話深深刺痛李麗珠的心,也讓她感到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的責任重大。那之后,李麗珠設置了關懷室,為老人提供安息護理服務,配備最好的設施、醫生和護士,幫助老年患者消除心理顧慮,實現最后心愿,讓老人平靜地、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多年的實踐探索,李麗珠開創了“托老、診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為一體的老年護理新型模式。
“當時還不知道這就是‘醫養結合’,也沒有這個概念。”李麗珠說。直到2013年,國家明確提出“醫養結合”,山西省太原紅十字托老中心被確定為全國“醫養結合”的范本,并在全國試點推廣。李麗珠自豪地說:“十幾年的堅守,終于得到肯定,值!”
如今,醫養結合工作越來越規范,不少高齡、病殘、失智、失能老人來到這里。“家屬如此信任我們,我們就有責任為每一位老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讓老人舒心、愉悅、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李麗珠常常和醫護人員說。為老人更換導尿管、幫助全身癱瘓老人按摩護理、給失能老人清理糞便……19年來,李麗珠服務近4000多位老人,親自為246位老人送終。“一切為了老人,為了老人一切,為了一切老人。”簡單的話語,卻凝聚了李麗珠全部的心血,她一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愛崗敬業、孝老愛親”的美德。
高高的劉海兒,頭發利落地盤在腦后,大嗓門,說話做事干脆利索,最喜歡穿紅色套裝,與李麗珠認識十幾年了,這樣的造型從未改變。李麗珠這樣說:“紅色,會讓老人們感到溫暖,看到希望;不敢換發型,是因為這里失能失智的老人比較多,一換發型總有老人不認識我,就‘不聽話了’;大嗓門,就是為了讓老人們能聽清楚。” 不論護理工作,還是自己的造型,一切都是為了老人。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的李麗珠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這就要求我們醫護人員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接下來,我要把‘醫養結合’經驗推廣出去,帶出一支優秀的醫護團隊,更好地服務有需要的老年人,讓社會都來關心關愛我們的老年人。”全媒體記者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