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核定公布762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省79處入選,占全國總量的10.37%,另有3處與現有國保單位合并。截至目前,山西共有國保單位531處,數量傲居全國第一。山西古建筑占現有全國國保古建筑總數近五分之一,古建大省地位顯赫。
山西現有531處國保單位中,古遺址46處,古墓葬20處,古建筑421處,石窟寺及石刻15處,近現代及紀念性建筑28處,其它1處。與國內文物大省相比,較河南省多111處,較河北省多244處,較浙江省多251處,較陜西省多262處,山西已然是中國最為重要的珍品文物資源富集區,是中華文明基因庫中不可替代的文化重地。
山西新入選第八批國保單位有三個特點:一是古建筑仍為我省的遺產大宗。入選54處,占入選總數的68.35%;結合前七批367處國保古建筑,國保古建筑總數達421處。二是近現代革命文物比重明顯增加,在前七批國保單位中,我省共有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19處,占全部國保的4.2%。此次公布的第八批國保中有近現代文物9處,占總數的11.4%,較之前有大幅增長。三是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造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同類遺存的平均水平。
第八批國保單位的公布,凸顯山西文物大省深厚的資源潛力。今后,省文物局重點鎖定5方面工作:在文物保護方面,以保護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為最高原則,在做好文物本體的搶救性保護同時,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并重轉變。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原真信息的科學采集記錄,開展文物本體的監測研究,做好文物信息的檔案保全;在研究機制方面,依托山西彩塑壁畫保護研究中心、山西國寶級古建筑研究保護中心和山西石質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引進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搭建多學科、多部門參與的文物科學保護研究平臺,提高山西文物的科技保護能力和水平;在安全管理方面,借力國有大型企業的運行平臺,鋪設文物保護單位的“天眼”監控監管網絡。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建立安全巡查隊伍。開展法人違法專項整治行動,增強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全面提升文物的安全保護和監管治理水平;在人才培養方面,與國內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走出去請進來,多方式多層次引進專業學科帶頭人。持續推進文博后備領軍人才、對外合作人才、工匠技能人才的培養,為我省文物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后備人才保障;在社會力量參與方面,持續推進“文明守望工程”,鼓勵社會力量對未設置保護機構的文物建筑進行認養認領。對有保護管理機構的文物單位,實施管理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兩權分離”改革,吸引有經驗、有實力、有情懷的社會資本開展合作。引進社會研究力量,講好國保故事,提高活化能力,讓文物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