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昌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偉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頒布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民道德建設重要論述的重大舉措,是新時代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綱要》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宏闊背景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根據我國在新時代所處的歷史方位和國際地位,基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1年黨中央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來,對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對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有力部署。《綱要》通篇體現了一個“新”字。
《綱要》明確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民道德建設重要論述的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民道德建設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守正創新,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最新成果,對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具有極強的戰略指導性和現實針對性。《綱要》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民道德建設重要論述的精神內涵,把核心理念、主要內容和具體要求以制度化的形式更加鮮明地體現出來。
《綱要》體現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時代特征。《綱要》的出臺非常及時。自《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實施18年來,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共同推進,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道德面貌不斷提高,道德領域呈現出向善向上向好的健康局面。與此同時,伴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衍生出一些新的道德問題,需要對道德領域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給予高度重視。面對新時代的道德圖景,適應新時代的道德生活,契合新時代的道德特點,新時代的公民道德建設面臨新的更高層次的要求。《綱要》的頒發體現了黨中央對形勢變遷的把握,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綱要》強調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根本任務。培養和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對德才兼備的人才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綱要》突出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全新內容。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相比,《綱要》增添了許多新內容,體現了內容上的與時俱進,更加科學完整。比如《綱要》對抓好網絡空間道德建設進行了專門論述。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 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為8.54億。網絡空間道德建設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而在2001年,中國網民數量相對很少,并沒有過多重視對網絡空間的道德要求和對網民的倫理約束。可以說,《綱要》系統吸納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這使我們對公民道德建設內容的理解更加豐富生動且全面。
《綱要》提出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要求。“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重在落地,重在取得實際效果。《綱要》提出了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舉措,具備很強的操作性。在教育引導方面,指出了學校、家庭和社會道德教育的目標、內容與路徑,同時聚焦重點人群、抓住關鍵少數,對黨員干部、青少年和社會公眾人物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在實踐養成方面,從“廣泛開展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到“在對外交流交往中展示文明素養”等八個方面,要求公民在道德實踐中講文明、樹新風,塑造良好道德形象。在制度保障方面,從法律法規守護道德、公共政策彰顯道德、社會規范規約道德、強化道德專項治理等四個方面,強力推動形成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綱要》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對不同部門、不同層次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主體責任提出具體要求,進而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有效有序開展保駕護航。
《綱要》闡述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大意義。《綱要》指出,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深入貫徹實施《綱要》,有利于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邁向新高度,讓新時代公民道德展現新氣象,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有力的道德支撐。